木斗穴

【六六部位-腳掌】 木斗穴 在足背側,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之間,在蹠趾關節上緣骨縫中。 右腳背 解剖 脾神經、肝神經。 取穴 當第三、四蹠骨之上緣,在蹠趾關節上緣骨縫中是穴。 歸經 入肝、脾兩經。 穴性 健脾化濕,疏肝和胃。 主治 脾腫大(痞塊)、消化不良、肝病、疲勞、膽病、小兒麻痺。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針感 酸脹疼痛感。 說明 木斗少單獨使用,多與木留相配。 配穴 一.治脾腫大 本穴配木留,加配大腿土昌穴及三重穴。 二.舌強語難 本穴、木留、地宗、三重、心靈、四花上穴,有效。 三.中指及無名指不能曲伸 四肢穴加木斗、木留穴。 四.消化不良 本穴加配四花穴。 五.肝病…

Continue Reading木斗穴

門金穴

【六六部位-腳掌】 門金穴 足背側,第二、第三蹠骨結合部前緣。即十四經陷谷穴後五分。 右腳背 解剖 有短總趾伸筋、足背靜脈、足背第二足動脈、趾背神經、十二指腸神經、胃之支神經、子宮神經。 取穴 當第二、三蹠骨叉口處前緣。 歸經 入胃、大小腸經。 穴性 調理脾胃,化瘀止痛。 主治 月經前後抽痛、陣痛、腸炎、胃炎、腹部發脹、腹痛、盲腸炎。 針刺法 用細毫針,直刺五分。 辨別 門金穴位置與十四經中胃經之陷谷穴相差五分。即陷谷穴上五分處,兩穴切勿混淆,兩者在穴位及主治有所不同。 說明 取門金穴及門金下穴(內庭穴上五分處)倒馬,配合駟馬穴、三重穴,對鼻炎、耳鳴、偏頭痛,有效。又門金、門金下穴倒馬配四肢穴,可治中指酸麻。門金配水曲、火主成橫三針倒馬,對頭痛、子宮疾病,有效。 配穴 一.治療胃炎、腸炎、慢性盲腸炎 本穴配四花上穴、腑腸穴,治療胃炎、腸炎、慢性盲腸炎之特效穴。 二.治療婦女經痛 本穴配婦科穴、四花上穴,治療婦女經痛、下腹部炎症之特效穴。亦可用天皇、人皇、婦科。嚴重者,須灸腑巢二十三穴,配合臀部坐骨區放血。 三.子宮疾病 門金、水曲、火主橫三針倒馬,加鎮靜、水金、水通、婦科穴。 四.鼻炎、鼻息肉 門金、門金下、駟馬、三重、內金、分金、合金、鎮靜、上里、鼻翼穴,配合鼻樑骨兩側放血。 五.鼻炎…

Continue Reading門金穴

火主穴

【六六部位-腳掌】 火主穴 足背側,第一、第二蹠骨結合部前緣。即十四經太衝穴後五分。 右腳背 解剖 心臟支神經、心臟動脈、有感腓骨神經分枝。 取穴 當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叉口下緣處是穴。 歸經 入心、肝兩經。 穴性 通利下焦,舒肝理氣。 主治 骨骼脹大、心臟病而引起之頭痛、肝病、神經衰弱、心臟麻痺、手腳痛、子宮炎、子宮瘤。能墮胎、難產可下。 針刺法 直刺三分至一寸。治手腳痛時,左用右穴,右用左穴。 針感 局部有酸脹感。 ※注意 禁灸、孕婦禁針。 辨別 火主穴位於第一、二蹠骨之間,下五分為十四經肝經之太衝穴,兩穴切勿混淆,穴位及主治都不一樣。 經驗 火主穴與水曲穴,火主在一在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叉口下緣,而水曲在第四與第五蹠骨叉口下緣,雖穴位不一,兩者其穴性、主治是一樣的,兩穴可以並刺,配合導引行氣療法,對腰痛、坐骨神經痛,有效。治療頭痛:本穴可和手靈骨穴配合,一手一足上下相對平衡,療效特佳。

Continue Reading火主穴

上瘤穴

【六六部位-腳掌】 上瘤穴 在足底後,跟骨前緣正中央。 右腳底 解剖 後腦(小腦)總神經。 取穴 平臥,當足底後跟硬皮之前緣正中央處是穴。 歸經 入心經。 穴性 清熱開竅,健腦寧神。 主治 腦瘤、腦積水、小腦痛、腦神經痛、腦神經衰弱、腦癌。 針刺法 直刺三分到五分。 針感 酸脹疼痛感。 應用 胡師以此穴配外三關穴、三重穴、正腦一穴、二穴、三穴,治癒患者劉樹意(譯音、美籍、先生為美國人),患腦癌症,在美國夏威夷一家醫院連續治療三年餘無效,經胡師施針二十九次竟告痊癒。治療腦震盪不醒:本穴配正筋、正宗、鎮靜、正會、三重等穴,留針二小時,並在內踝下附近放血,有效。 ※注意 本穴不宜深刺(超過五分),引起心中不安,要特別注意。 配穴 一.治腦積水 本穴配火菊、正宗、正筋、三重,有效。 二.治腦瘤 本穴配土頂、木頂、外三關、三重,有效。

Continue Reading上瘤穴

海豹穴

【五五部位-腳趾】 海豹穴 在足大趾之內側,趾間關節之中央點。 右腳背 解剖 有長大趾伸筋、淺腓骨神經、心之分支神經。 取穴 當足大趾之內側,趾間關節之中央點,腳趾甲內側後方處是穴。 歸經 入心、肝兩經。 穴性 散瘀通絡。 主治 角膜炎、疝氣、陰道炎、手指痛。 針刺法 直刺一分~三分。 辨別 海豹穴非十四經隱白穴,其位置在隱白穴後,大都穴之前。 配穴 一.治疝氣 在手食指上有大、中、小三間及天、人、地指三陽,可選食指上有異色點的穴位配合本穴。 二.治陰道炎 本穴配合手雲白、李白及婦科穴。 三.治角膜炎 除本穴外,有手大拇指珠圓穴,手背上之上白、分白、小指水腰穴、足背火硬穴及足底花骨一穴,以上各穴可取三穴相配取用。 四. 董氏針灸在針術上有所謂手足對應針法,手指對腳趾,手掌對足掌,而海豹穴位足趾上,取用當可治相對應之手指痛。

Continue Reading海豹穴

木婦穴

【五五部位-腳趾】 木婦穴 在足背,第二趾中節正中央外開三分。 右腳背 解剖 心之副神經、六腑神經。 取穴 當第二趾第二節正中央,向外開三分處是穴。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調經理帶,調和衝任。 主治 婦科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經痛、子宮炎、輸卵管不通。 針刺法 直刺二分~四分,貼骨下針,以細毫針五分針下針較為不痛。 說明 手指與腳趾上的穴位下針時都很痛,一般人較不能忍受,不過手足上的穴位,感應力都很強,療效都不錯,因此坊間有人專下手針,取得相當好的療效,手足指上扎針固然痛,可要求患者在進針時,用力作深呼吸的動作,吸足氣,用力吸,氣滿了,進針亦較不痛,這點提出可供參考。 配穴 一. 木婦穴為治療白帶的特效穴,在臨床上可配手婦科穴及雲白穴、李白穴,效果不錯。 二.經痛 本穴配門金、四花、靈骨、大白,有效。

Continue Reading木婦穴

火包穴、婦靈一穴、婦靈二穴

【五五部位-腳趾】 火包穴、婦靈一穴、婦靈二穴 火包穴在足底第二趾,遠端趾間關節橫紋正中央。婦靈一、二穴在足底第二趾,蹠趾關節橫紋之兩側。 右腳底 取穴 平臥,火包穴當足底第二趾,遠端趾間關節橫紋正中央處是穴。其下蹠趾關節橫紋兩側有婦靈一、二穴。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疏肝理氣。 主治 心痛、肝病、難產、胎衣不下、墮胎(特效)、赤白帶。另外婦靈穴並治子宮卵巢之瘤炎、月經不調之婦科病。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用放血針刺出黑血,立即見效。 針感 疼痛感。 ※注意 孕婦禁針(墮胎祇在須臾之間)。禁灸。 說明 在董氏奇穴中,一些專治婦科病的穴位,如婦科五穴、鳳巢穴、姐妹穴等婦科要穴,大多歸屬肝經。 經驗 師叔賴氏曾以火包穴,治療心絞痛,效果甚佳。外傷流血不止:可於火包穴放血,再扎六完穴。婦靈穴,專治婦科病,同婦科五穴,在臨床上可與火包穴配合,效果不錯,但是足底穴位,下針較痛,大多取婦科五穴。

Continue Reading火包穴、婦靈一穴、婦靈二穴

分枝中穴

【四四部位-上臂】 分枝中穴 分枝下穴向內橫開六分。 右上臂後面 解剖 分泌神經、肺分枝神經、乳神經。 取穴 分枝下穴向內橫開六分處。 歸經 入肝、肺、腎經。 穴性 清肝解毒。 主治 同分枝上穴。兼治乳腺炎。 針刺法 直刺一寸~一寸五分。 針感 酸脹感。 應用 分枝上穴、分枝中穴、分枝下穴三穴同取,三針全下可形成董氏特有倒馬針法之三角針,可達到相乘的效果。 說明 分枝中穴在董公書中未予明列,由胡師在其書中特公開。分枝上穴、分枝中穴、分枝下穴三穴皆為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其解毒功能甚強,且對花柳病的治療亦有效。本穴本屬於背部位區,董氏背部穴位九成都以放血為主,只有分枝穴以下針為主,放血亦可,又分枝穴又位於手臂與背交接處,本書不探討背部穴位放血,因此將分枝穴併入手臂討論。

Continue Reading分枝中穴

分枝下穴

【四四部位-上臂】 分枝下穴 分枝上穴直下一寸五分。 右上臂後面 解剖 分泌神經、肺分支神經、乳神經。 取穴 分枝上穴直下一寸五分處。 歸經 入肝、肺、腎經。 穴性 清肝解毒。 主治 同分枝上穴。兼治乳腺炎。 針刺法 直刺一寸~一寸五分。 針感 酸脹感。 應用 本穴組點刺放血,效果亦佳。 說明 分枝下穴,本劃入董氏針灸奇穴中之背部穴位,因董氏下針,都在手足上,胸、腹、背一般都不扎針,都用三稜針取用,而此穴近在上臂與背交接處,又為重要穴位。因本書專說十十穴位,其它非十十穴位不談,因此將此穴劃入四四部位。 經驗 本穴組點刺放血,可治膝蓋疼痛及輕微肩周炎。分枝上穴、分枝下穴配雲白穴、李白穴,對狐臭的治療有效。分枝上穴、分枝中穴、分枝下穴與雙龍穴、建中穴搭配下針,治療乳腺瘤。長期吃抗生素、止痛藥、消炎藥者,易造成體內毒素累積,可在分枝上穴、分枝下穴、背部放血,效果不錯。

Continue Reading分枝下穴

分枝上穴

【四四部位-上臂】 分枝上穴 肩背部,肩胛骨與肱骨連接之叉口下一寸處。 右上臂後面 解剖 分泌神經、肝之神經。 取穴 肩背部,肩胛骨與肱骨叉口直下一寸處。 歸經 入肝、肺、腎經。 穴性 清肝解毒。 主治 藥物中毒、蛇、蝎、蜈蚣等蟲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瘋狗咬傷、小便痛、血淋、淋病、梅毒、食物中毒、服毒自殺(輕者可治、重者難醫)、全身發癢、胸痛。 針刺法 直刺一寸~一寸五分。 針感 酸脹感。 說明 分枝上穴、分枝中穴、分枝下穴為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為重要解毒要穴。分枝上穴、分枝中穴、分枝下穴,本歸於董氏奇穴中的背面穴位,因背面大多採用放血針施治,而本書不將胸、腹、背組穴編入,因為此穴近手臂,因此將其歸入四四部位。 經驗 治療糖尿病:本穴加配下三皇(天皇、地皇、人皇),長期治療。本穴為主並取駟馬穴為輔下針,可治療濕疹或皮膚長期濕癢。分枝上穴、分枝中穴、分枝下穴配駟馬穴、三重穴,可治紅腫性青春痘。皮膚病:大椎、分枝放血,扎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駟馬、四花上穴、耳穴皮膚穴。青春痘:三重、駟馬、四花、合谷、曲池、三陰交、耳穴內分泌、肺點、皮質下。

Continue Reading分枝上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