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完穴

【六六部位-腳掌】 六完穴 足背側,當第四、五趾之間,趾蹼緣的後方五分處。即十四經中足少陽膽經之俠谿穴上五分。 右腳背 解剖 肺之分支神經、腎之支神經。 取穴 當第四、五蹠趾關節之上緣骨縫中取之。 歸經 入肝、膽二經。 穴性 疏肝理氣,舒筋活絡。 主治 止血(包括跌傷、刀傷出血或是打針流血流不止)、偏頭痛。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針感 酸脹疼痛感。 ※注意 哮喘、肺病、痰多、體弱均禁用此穴。 辨別 六完穴與十四經中膽經之俠谿穴相距五分,兩穴切勿混淆。 經驗 本穴配三重穴或三泉穴,對美尼爾氏症之耳鳴、眩暈,有效。治肩後側痛:先在病位放血後,再取對側腎關穴配本穴,效佳。六完穴配門金下穴(內庭穴上五分)、火硬穴橫三針倒馬,可治頭暈、頭痛、偏頭痛。六完穴配肩中、建中、重子、重仙,對半身不遂、腿無力者,有良效。止血:先火包放血,再扎六完穴。

Continue Reading六完穴

木留穴

【六六部位-腳掌】 木留穴 足背側,第三、第四蹠骨結合部前緣,在蹠趾關節上一寸五分處。 右腳背 解剖 肝神經、脾神經。 取穴 當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結合部前緣陷中處取之。 歸經 入肝、脾兩經。 穴性 調和脾胃,疏肝利膽。 主治 白血球症、脾腫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勞、膽病、小兒麻痺、半身麻痺。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針感 酸脹感。 說明 木斗、木留兩穴都入肝、脾兩經,因此對肝、脾兩臟都能起作用,在臨床上肝疾大多取上三黃(天黃、明黃、其黃)、肝門穴為多,而脾臟就有取本穴。 經驗 三叉神經中第二支疾患引起的口開神經痛、舌強音難:本穴配三重穴,有效。針後感麻木,全身感氣血不通、麻木:本穴配木斗倒馬直線下針,再加手解穴。耳中神經痛及鎖骨附近痛:本穴配腑腸穴及三重穴,有效。小兒麻痺與半身麻痺:木斗、木留皆非主穴,不過兩針齊下倒馬,對手指中指和無名指曲伸不利有幫助,又兩穴與足底花骨三穴相通。

Continue Reading木留穴

木斗穴

【六六部位-腳掌】 木斗穴 在足背側,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之間,在蹠趾關節上緣骨縫中。 右腳背 解剖 脾神經、肝神經。 取穴 當第三、四蹠骨之上緣,在蹠趾關節上緣骨縫中是穴。 歸經 入肝、脾兩經。 穴性 健脾化濕,疏肝和胃。 主治 脾腫大(痞塊)、消化不良、肝病、疲勞、膽病、小兒麻痺。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針感 酸脹疼痛感。 說明 木斗少單獨使用,多與木留相配。 配穴 一.治脾腫大 本穴配木留,加配大腿土昌穴及三重穴。 二.舌強語難 本穴、木留、地宗、三重、心靈、四花上穴,有效。 三.中指及無名指不能曲伸 四肢穴加木斗、木留穴。 四.消化不良 本穴加配四花穴。 五.肝病…

Continue Reading木斗穴

門金穴

【六六部位-腳掌】 門金穴 足背側,第二、第三蹠骨結合部前緣。即十四經陷谷穴後五分。 右腳背 解剖 有短總趾伸筋、足背靜脈、足背第二足動脈、趾背神經、十二指腸神經、胃之支神經、子宮神經。 取穴 當第二、三蹠骨叉口處前緣。 歸經 入胃、大小腸經。 穴性 調理脾胃,化瘀止痛。 主治 月經前後抽痛、陣痛、腸炎、胃炎、腹部發脹、腹痛、盲腸炎。 針刺法 用細毫針,直刺五分。 辨別 門金穴位置與十四經中胃經之陷谷穴相差五分。即陷谷穴上五分處,兩穴切勿混淆,兩者在穴位及主治有所不同。 說明 取門金穴及門金下穴(內庭穴上五分處)倒馬,配合駟馬穴、三重穴,對鼻炎、耳鳴、偏頭痛,有效。又門金、門金下穴倒馬配四肢穴,可治中指酸麻。門金配水曲、火主成橫三針倒馬,對頭痛、子宮疾病,有效。 配穴 一.治療胃炎、腸炎、慢性盲腸炎 本穴配四花上穴、腑腸穴,治療胃炎、腸炎、慢性盲腸炎之特效穴。 二.治療婦女經痛 本穴配婦科穴、四花上穴,治療婦女經痛、下腹部炎症之特效穴。亦可用天皇、人皇、婦科。嚴重者,須灸腑巢二十三穴,配合臀部坐骨區放血。 三.子宮疾病 門金、水曲、火主橫三針倒馬,加鎮靜、水金、水通、婦科穴。 四.鼻炎、鼻息肉 門金、門金下、駟馬、三重、內金、分金、合金、鎮靜、上里、鼻翼穴,配合鼻樑骨兩側放血。 五.鼻炎…

Continue Reading門金穴

火主穴

【六六部位-腳掌】 火主穴 足背側,第一、第二蹠骨結合部前緣。即十四經太衝穴後五分。 右腳背 解剖 心臟支神經、心臟動脈、有感腓骨神經分枝。 取穴 當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叉口下緣處是穴。 歸經 入心、肝兩經。 穴性 通利下焦,舒肝理氣。 主治 骨骼脹大、心臟病而引起之頭痛、肝病、神經衰弱、心臟麻痺、手腳痛、子宮炎、子宮瘤。能墮胎、難產可下。 針刺法 直刺三分至一寸。治手腳痛時,左用右穴,右用左穴。 針感 局部有酸脹感。 ※注意 禁灸、孕婦禁針。 辨別 火主穴位於第一、二蹠骨之間,下五分為十四經肝經之太衝穴,兩穴切勿混淆,穴位及主治都不一樣。 經驗 火主穴與水曲穴,火主在一在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叉口下緣,而水曲在第四與第五蹠骨叉口下緣,雖穴位不一,兩者其穴性、主治是一樣的,兩穴可以並刺,配合導引行氣療法,對腰痛、坐骨神經痛,有效。治療頭痛:本穴可和手靈骨穴配合,一手一足上下相對平衡,療效特佳。

Continue Reading火主穴

上瘤穴

【六六部位-腳掌】 上瘤穴 在足底後,跟骨前緣正中央。 右腳底 解剖 後腦(小腦)總神經。 取穴 平臥,當足底後跟硬皮之前緣正中央處是穴。 歸經 入心經。 穴性 清熱開竅,健腦寧神。 主治 腦瘤、腦積水、小腦痛、腦神經痛、腦神經衰弱、腦癌。 針刺法 直刺三分到五分。 針感 酸脹疼痛感。 應用 胡師以此穴配外三關穴、三重穴、正腦一穴、二穴、三穴,治癒患者劉樹意(譯音、美籍、先生為美國人),患腦癌症,在美國夏威夷一家醫院連續治療三年餘無效,經胡師施針二十九次竟告痊癒。治療腦震盪不醒:本穴配正筋、正宗、鎮靜、正會、三重等穴,留針二小時,並在內踝下附近放血,有效。 ※注意 本穴不宜深刺(超過五分),引起心中不安,要特別注意。 配穴 一.治腦積水 本穴配火菊、正宗、正筋、三重,有效。 二.治腦瘤 本穴配土頂、木頂、外三關、三重,有效。

Continue Reading上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