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脊穴

【八八部位-大腿】 安脊穴 大腿後面,臀下橫紋正中央之左右兩側紋下。 左大腿後面 解剖 下臀安神經、脊椎神經、腎之神經。 取穴 安脊一穴在臀下橫紋正中央(即十四經之承扶穴向內橫開五分處)。安脊二穴在安脊一穴內側一寸處。安脊三穴在安脊二穴內側一寸處。安脊四穴在安脊一穴外一側一寸處。安脊五穴在安脊四穴外一側一寸處。安脊六穴在安脊五穴外一側一寸處。 歸經 入肝、腎二經。 穴性 強筋健骨,疏經活絡。 主治 坐骨神經痛、脊椎骨骨刺、股關節骨刺、背痛、腰痛、瘰癧。 針刺法 直刺二寸~二寸五分,針尖緊貼骨之邊緣。或用放血針點刺二寸深,刺出黑血。 應用 安脊穴在臨床上多任取三穴下針,成董氏倒馬針法,增強療效。此為橫三針倒馬針法,同時,此穴董公書中未明言,由胡師在其書中公開。 配穴 安脊穴加配二角明透穴、腕順一穴、三河穴、分水、火硬或六完、火硬,治療坐骨神經痛,效果佳。

Continue Reading安脊穴

木府穴、 木梁穴、木昌穴

【八八部位-大腿】 木府穴、 木梁穴、木昌穴 大腿後面,木府穴位火府穴向內橫開二寸,距臀橫紋三寸。木梁穴位火梁穴向內橫開二寸,距臀橫紋七寸。木昌穴位火昌穴向內橫開二寸,距膕窩橫紋四寸。 左大腿後面 解剖 後大腿神經、肝之副神經、脾之神經、閉鎖神經。 取穴 木府位火府穴向內橫開二寸處。其它木梁、木昌同穴位取即可。 歸經 入脾、肝二經。 穴性 清熱利濕,疏經活血,通利水道。 主治 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骨刺、腿痛、風濕關節炎、肝炎、疝氣、痔瘡、經痛、攝護腺腫大、便秘、腹瀉、膀胱炎、尿道炎、頭痛、冠心病。 針刺法 直針一寸五分~三寸。或以放血針點刺出血,立即見效。 針感 酸脹麻感。 說明 木府、木梁、木昌、火府、火梁、火昌,在董氏穴位中大多以放血針點刺放血為主,這些穴位結合安脊六穴,再加金府、金梁、金昌,統稱為大腿股後區(見董氏針灸放血療法),可就本區異色及壓痛點,以22號針頭或血糖針散刺放血即可,不必太拘泥穴位的準確,其主治皆同,另以上諸穴位董公未在書中公開,而由胡師公佈。

Continue Reading木府穴、 木梁穴、木昌穴

金府穴、金梁穴、金昌穴

【八八部位-大腿】 金府穴、金梁穴、金昌穴 大腿後面,金府穴在火府穴向外橫開二寸處。金梁穴在金府穴直下四寸,即火梁穴向外旁開二寸。金昌穴在金梁穴直下三寸,即火昌穴向外橫開二寸。 左大腿後面 解剖 後大腿神經、肺之神經、心分支神經。 取穴 金府穴當火府穴向外橫開二寸處是穴,金梁穴、金昌穴見穴位。 歸經 入心、肺兩經。 穴性 行氣活血,通經化瘀。 主治 肩臂痛、腰痛、坐骨神經痛(特效)、兩脅痛、偏頭痛、半身不遂、痿症、背痛、痔瘡、急慢性肺炎、胸痛、冠心病。 針刺法 直刺一寸五分~三寸。或以放血針點刺出黑血,立即見效。 針感 酸脹感。 應用 火府、木府、金府、火梁、木粱、金粱、火昌、木昌、金昌等九穴,為治療坐骨神經痛、腰痛之特效穴,在臨床上大多以放血為主,針刺較少,如配合局部刺絡法,在治療療程上可減少一半的時間。 說明 應用上所說九穴,在臨床使用時,不必寸拘泥穴位,可就異色、異狀或壓痛點用放血針放血或用針直刺即可。

Continue Reading金府穴、金梁穴、金昌穴

火府穴、火梁穴、火昌 穴

【八八部位-大腿】 火府穴、火梁穴、火昌穴 大腿後面,火府穴,臀下橫紋正中央直下三寸,即十四經之承扶穴直下三寸。火梁穴,臀下橫紋正中央直下七寸,即火府穴下四寸。火昌穴,膕窩橫紋正中央直上四寸,即火梁穴直下三寸。 左大腿後面 解剖 後大腿神經、脊椎神經、心之分支神經、腦神經、腎分支神經、坐骨神經。 取穴 火府穴,後大腿臀下橫紋正中直下三寸處,即十四經之承扶穴直下三寸處,俯臥取之。其它火梁、火昌見穴位。 歸經 入心、腎、膀胱經。 穴性 行氣活血,通經化瘀。 主治 脊椎骨骨刺、坐骨神經痛、頸椎骨骨刺、腰痛、背痛、後腦部挫傷、腦神經痛、項緊痛、偏頭痛、胸悶、腎臟炎、痔瘡、半身不遂、冠心病。 針刺法 直刺一寸~二寸五分。或以放血針點刺出血。 針感 酸脹麻電感。有時有觸電感上通頭頂,下至足跟。 應用 火府、火梁、火昌三穴及其附近大多採用放血,另配合病位放血。亦可加配以一一、二二、七七部位之穴區針刺治療。 說明 火府、火梁、火昌三穴,皆是董氏奇穴七十二絕針之一,由胡師本董公所教而特公開,以補董公原作未列之撼。

Continue Reading火府穴、火梁穴、火昌 穴

失音穴

【八八部位-大腿】 失音穴 膝蓋內側之中央點為失音一穴,其下二寸為失音二穴。 右大腿內側 解剖 內側大腿神經、腎神經、喉之主神經。 取穴 膝蓋內側之中央為失音一穴。其下二寸處一穴,計二穴。 歸經 入肺經。 穴性 清熱利咽,行氣散瘀。 主治 嗓子啞、失音、喉炎。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斜刺五分~八分。 針感 酸痛感。 經驗 治療扁桃腺炎及咽喉腫痛:扎失音穴,有效。感冒引起之喉嚨沙啞:可先在背部放血,再扎本穴與靈骨、感冒穴等配合。失音、嗓子啞:扎本穴、靈骨、水金、水通、四花上穴、人皇穴、心靈,另在後頭頸項區、喉靈、喉中放血,效佳。甲狀腺腫:需長期本穴配三重穴、駟馬穴、心靈、四花及配合相關穴區放血。本穴可配地宗穴、心靈一穴、三重穴,對舌根大而言語不便者,有效,但需耐心久治。治喉嚨病:失音穴、喉中穴、喉靈穴、火聖上穴(尺澤下三寸),配合喉蛾九穴放血。

Continue Reading失音穴

內通關穴、內通山穴、內通天穴

【八八部位-大腿】 內通關穴、內通山穴、內通天穴 大腿前面,內通關穴位於通關穴向內橫開五分。內通山穴位於通山穴向內橫開五分。內通天穴位於通天穴向內橫開五分。 右大腿前面 解剖 大腿神經、心之總神經。 取穴 內通關穴在通關穴向內橫開五分處,其它內通山、內通天見穴位。 歸經 入心經。 穴性 通經活絡,益氣調血。 主治 半身不遂、四肢無力、四肢神經麻痺、手臂不能舉、心臟衰弱、中風不語、腰痛。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 針感 酸脹感。 說明 內通關穴、內通山穴、內通天穴之功能與通關、通天、通山相近,主治循環系統疾病,但多用於因心臟所引起之四肢無力、手臂不舉、上臂痛、腰酸背痛等疾病。可搭配上三黃[註]、下三皇[註]、心靈、靈骨、大白等董氏大穴。董氏掌診非常重要,同樣的腰酸背痛,可能有二、三十穴,該找什麼穴,就要用掌診診治,心者取內通關穴、肺取駟馬穴、脾腎取通腎、通胃等穴,肝者取上三黃,這是董氏針灸配合掌診的診治要訣。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下三皇 天皇穴、地皇穴、人皇穴

Continue Reading內通關穴、內通山穴、內通天穴

解穴

【八八部位-大腿】 解穴 大腿前面,在膝蓋骨外側上角直上一寸,向內橫開三分。 右大腿前面 解剖 心之敏感神經、大腿神經前皮枝。 取穴 當膝蓋骨外側上緣直上一寸,向內橫開三分,又稱足解穴。 歸經 入心經。 穴性 寧心安神,活血化滯。 主治 針灸後氣血錯亂、血不歸經、下針處起包、疼痛、或西醫注射後引起之疼痛、跌打損傷、腳扭傷、精神刺激而引起之疼痛、疲勞過度之疼痛、藥物過敏、食物中毒。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運用 如患者暈針不省人事,即將其口張開,以扁針、筷子、湯匙或手指按其舌根,稍用力重壓三下,見其欲嘔吐時,以涼水洗其頭,並以濕毛巾覆其頭部,令飲涼開水半杯即甦。受刑休克者,亦可用此法解之。(節錄自董公所著《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 經驗 針後氣血錯亂或下針處起包者:輕微者,可用手大指重掐或拍壓本穴;重者,則用針刺之。筆者曾針一神經過敏者,扎針後全身酸痛、混身不舒服,曾扎過解穴,也毫無作用,後來針正會、鎮靜、手解等穴,才相安無事。董公曾以本穴治療西藥中毒面呈黑色,可加配骨關、木關、分枝、金營等穴。長期用西藥而藥毒內聚:可先在分枝穴放血,再針本穴及骨關、木關,可解毒。督脈放血,亦可解毒。

Continue Reading解穴

下九里穴、上九里穴、中九里穴

【八八部位-大腿】 下九里穴、上九里穴、中九里穴 大腿外側面,下九里穴在大腿外側中央線中央,即風市穴外開五分。上九里穴,在大腿上通天穴外開一寸半,距膝橫紋九寸。中九里穴,在上九里與下九里穴之中央點,即是。 右大腿前面 解剖 外側大腿皮神經、肺之神經。 取穴 如上述,下九里、上九里、中九里各穴位的穴位說明。 歸經 入心、肺經。 穴性 益氣行血,通關利節,疏經化瘀。 主治 背痛、腰痛、脊椎骨膜炎(骨刺)、半身不遂、半身麻痺、項頸痛、手臂酸麻、腿痛、頭痛、頭暈、眼酸、神經痛、肺炎、肺病、腹脹、腹痛。 針刺法 直刺二寸~三寸。 說明 上、中、下九里穴由於胡師取法與董公、賴著等不同,讀者當自行比較上、中、下九里穴,三穴可橫三針倒馬,為重要之止痛穴,又本穴為董公治療高棉龍諾總統半身不遂要穴之一。 配穴 一. 中九里穴配八關、三叉穴,治半身不遂;配天皇穴,治肩臂不舉酸痛。 二. 中九里穴配駟馬穴、上三黃[註],治遊走疼痛,治療要有耐心。 三. 中九里穴可再上、下各取二寸(七里一、二穴)形成直倒馬,治療上臂前側痛、肩後側痛、偏頭痛、半身不遂、後項痛。以上為直倒馬,而本穴全取為橫倒馬。 四. 下九里穴配三重穴、駟馬穴,可治耳鳴;配肩中、建中,可治偏頭痛。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Continue Reading下九里穴、上九里穴、中九里穴

金前下穴、金前上穴

【八八部位-大腿】 金前下穴、金前上穴 大腿前面,金前下穴在膝蓋骨外上角直上一寸。金前上穴在金前下穴直上一寸半。 右大腿前面 解剖 外側大腿皮神經、肺之機動神經、肝之神經。 取穴 金前下穴在膝蓋骨外側上角直上一寸處。金前上穴在金前下穴直上一寸五分。 歸經 入肝、肺二經。 穴性 寬胸理氣,養肝活血。 主治 雞胸、肺弱、羊狗瘋、頭痛、肝弱、皮膚過敏。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針感 酸脹感。 經驗 治療雞胸:可在其上放血,加金前穴配合駟馬穴,效果更佳。本穴配靈骨、駟馬穴、三重(雙邊取穴)、上三黃[註]、下三皇[註]、四花、土昌、土靈、火腑海及耳穴皮膚穴,並配合背後心肺區放血,可治皮膚過敏。治療胸部挫傷:若先在相關部位及背後心肺區予以點刺放血,後再配合扎金前穴、靈骨、大白、駟馬等穴,效果更快。本穴配天皇穴,可治肩關節痛。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下三皇 天皇穴、地皇穴、人皇穴

Continue Reading金前下穴、金前上穴

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

【八八部位-大腿】 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 大腿外側面,下泉穴位於膝關節外側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中泉穴位於下泉穴直上二寸是穴。上泉穴位於中泉穴直上二寸是穴。 右大腿前面 解剖 外側大腿皮神經、肺部與面部之機動神經。 取穴 下泉在膝關節外側面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處,其上二寸為中泉,中泉上二寸為上泉。 歸經 入肺、肝二經。 穴性 活血通絡,行氣化瘀,通關利節。 主治 顏面神經麻痺、口歪眼斜、半身麻痺、腦血栓、中風後遺症。 針刺法 直刺一寸~二寸。 針感 酸脹感。 說明 足三泉取穴時,大多取上下左右平衡針法,治左病,取右側;治右病,取左側。三泉穴配三重穴、三叉三穴、腕順穴,再配耳上穴位,可治重聽,效果因人而異。三泉穴配靈骨、四花穴、門金穴,亦可治療婦科經痛。 配穴 一.可治三叉神經痛 三泉穴配三重穴,可治三叉神經痛,病位可放血。 二.顏面神經麻痺 可先在病位局部及小腿足外側肺區放血,再針三泉穴,效果更好。 三.五十肩 可先於病位放血後,以本穴、腎關、肩凝穴,效果佳。 四.眼角跳 三泉穴配合病位放血,二次即癒。

Continue Reading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