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穴

【九九部位-耳朵】 降壓穴 屏間切跡內緣,共計三穴。 左耳前面 解剖 心及腎之神經。 取穴 屏間切跡內緣,共計三穴。 歸經 入心、腎二經。 穴性 清泄心火。 主治 高血壓。 針刺法 直刺一~三分。 針感 局部脹痛感。 經驗 降壓點之放血效果比扎針更好,放血量愈多,降壓效果愈好,而且操作簡易,可配合耳三穴放血,療效更佳。 說明 降壓穴在董公書上未明列,乃胡師本董公所教特予公開補上。腦部、心、肝、腎、糖尿、血管等病變,都會影響血壓,要徹底根治,當配合掌診,找出原因,針對病因,效果才會好。 配穴 一.治療高血壓 除耳穴或背部五嶺穴放血外,再扎足底三聖穴,效佳。 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高血壓 本穴加配心靈一、二穴,並配合後背心肺區、肝木區放血及飲食控制。 三.脾胃病變引起之高血壓 本穴加配四花穴倒馬。 四.血壓病變…

Continue Reading降壓穴

皮膚穴

【九九部位-耳朵】 皮膚穴 耳舟外上方,共計四穴。 左耳前面 解剖 肝之神經、肺之神經。 取穴 在耳舟外上方處,共有四穴。 歸經 入肝、肺二經。 穴性 疏風解表,清肝解毒。 主治 蕁麻疹、各種皮膚病、消除疲勞。 針刺法 直刺一分。或以三稜點針點刺出血,效佳。 針感 局部脹痛感。 說明 皮膚穴亦稱解勞穴,在董公書中遺漏了,而由胡師在其著作中補上。皮膚穴共有四穴,可取三穴倒馬,可增強效果。皮膚穴與耳針上蕁麻疹穴接近,但董氏奇穴是以組穴的方式出現,同時董氏大多取三針倒馬針法。治療皮膚病:在耳穴上可取肺點、內分泌點、皮質下、神門點,再加靈骨、火腑海、駟馬等穴。 配穴 一.解勞效果 本穴配神耳穴,可消除疲勞,因皮膚穴有清肝強肝作用,因此解勞效果不錯。 二.各種皮膚病 耳上皮膚穴可配駟馬穴、靈骨、上三黃[註],對蕁麻疹及各種皮膚病,有效。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Continue Reading皮膚穴

耳三穴

【九九部位-耳朵】 耳三穴 耳輪之外緣,分別為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共計三穴。 左耳前面 解剖 肺、腎神經。 取穴 耳輪外緣上端為耳上穴,中央為耳中穴,最下端為耳下穴。 歸經 入肺經。 穴性 疏風解表。 主治 霍亂、偏頭痛、感冒、消炎退熱。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或用放血針點刺出血,每次取二穴可矣。 針感 局部疼痛感。 說明 耳上放血,有抗過敏、清腦、明目、降壓之作用。耳中放血,有消炎、退熱、鎮靜、止痛作用。耳下放血,有加強消炎、退熱、清腦、抗過敏、降壓之作用。耳三穴,在臨床上多應用於外感所引起的疾病,如頭痛、喉嚨發炎、感冒發燒。 配穴 一.治感冒發燒 可先於十八星穴、耳三穴放血,後扎重魁、靈骨穴,有效。 二.扁桃腺炎 董公曾記載除耳三穴放血外,亦可在喉靈穴、喉中穴放血,再加靈骨穴下針,效果很好。

Continue Reading耳三穴

火耳穴、土耳穴、水耳穴

【九九部位-耳朵】 火耳穴、土耳穴、水耳穴 火耳在對耳輪之外緣中部。土耳在耳甲腔肝區之下。水耳在對耳輪之外緣下端。 左耳前面 解剖 火耳心之神經。土耳脾之神經。水耳腎之神經。 取穴 火耳在對耳輪之外緣中部取之。土耳在耳甲腔肝區之下。水耳在對耳輪之外緣下端。 歸經 火耳入心經、土耳入脾經、水耳入腎經。 穴性 火耳穴理氣寬胸,疏通心絡。土耳穴健脾利濕。水耳穴強腎益精,通利水道。 主治 火耳穴主治心臟衰弱、膝蓋疼痛、四肢痠痛。土耳穴主治神經衰弱、急慢性腸胃炎、發高燒、糖尿病。水耳穴主治腎虧、腰酸、小腹脹。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 局部脹痛感。 說明 火耳穴、土耳穴、水耳穴,可三針直刺成直三針董氏倒馬針法,火耳理上焦、土耳調中焦、水耳通下焦,三穴倒馬即可調理全身,董氏耳穴亦如身體其它穴位一樣,常出現三穴一組,這是董氏針灸倒馬針法的一大特色。

Continue Reading火耳穴、土耳穴、水耳穴

木耳穴、金耳穴

【九九部位-耳朵】 木耳穴、金耳穴 木耳穴位耳後上半部橫血管之下約三分。金耳穴位耳殼背外緣上端,近木耳穴直上五分。 左耳背面 解剖 木耳為肝神經。金耳為肺神經。 取穴 木耳穴位耳後上半部橫血管之下約三分處。金耳穴位耳殼背外緣上端,近木耳穴直上五分。 歸經 木耳入肝經。金耳入肺經。 穴性 木耳舒肝解郁,清熱利濕。金耳通經活絡,調理肺氣。 主治 木耳主治肝區疼痛、肝硬化、肝腫大、肝機能衰弱引起之疲勞、久年淋病。金耳主治肺氣不足引起之便秘、久年感冒、過敏性鼻炎。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 局部酸脹感。 說明 董氏耳穴中金耳、木耳、水耳、火耳、土耳皆以相應臟腑及五行命名,除與各臟器相關外,兼治痛症,各穴取法不要拘泥其準確穴位,只要在其附近有異色如烏黑、黃色、赤色反應點時,當可在此反應點扎針或放血,效果當佳。 配穴 木耳穴加配上三黃(天黃、明黃、其黃)、木炎穴,後背肝木區放血,治肝硬化,有效。

Continue Reading木耳穴、金耳穴

天耳穴、外耳穴

【九九部位-耳朵】 天耳穴、外耳穴 耳廓背面,神耳上穴外二分,為天耳穴。天耳穴斜外三分為外耳穴。 左耳背面 解剖 肝、腎神經。 取穴 天耳當耳廓背面,神耳上穴外二分處。金耳上三分偏外側二分,或如穴位所述為外耳穴。 歸經 入肝、腎二經。 穴性 疏風解表,鎮靜安神。 主治 天耳主治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皮膚過敏、頭暈、嘔吐、暈車、暈船,有抗過敏作用。外耳主治心律不整、心悸、中風昏迷急救、頭痛、舒張壓過高、頭暈、頭昏眼花。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或由上往下斜刺五分。 說明 天耳穴及外耳穴在董公書中未公開,為董氏七十二絕針及三十二解穴之一,由胡師依董公所傳而予以增列補上。外耳穴、天耳穴、神耳穴,穴性相似,都可視為補穴,但天耳穴作用皮膚及解毒較強。 配穴 一. 本穴配鎮靜穴、神耳中穴,治暈車、暈船。 二.治療過敏性皮膚炎 天耳穴配皮膚穴(耳穴),加配三靈穴、中九里、地皇,可改善膚質。 三.解毒 先於天耳穴放血,配分枝上、分枝中、分枝下穴,再加手解、骨關、木關等穴。

Continue Reading天耳穴、外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