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一穴、心靈二穴、心靈三穴

【三三部位-前臂】 心靈穴 心靈一穴手掌朝上,手腕橫紋正中央上一寸五分心靈二穴手腕橫紋正中央上二寸五分心靈三穴手腕橫紋正中央上三寸五分 右前臂掌面 代碼 III.A.1.下手臂前側 - 心靈區 解剖 橈側手腕曲肌腱和掌長肌腱中,淺層分佈前腕內、外側皮神經、深層有正中及心臟支神經。 取穴 掌面朝上,手腕橫紋正中央上一寸五分為心靈一穴,與內關穴相差五分。一穴上一寸為二穴,二穴上一寸為三穴。於橈側手腕曲肌腱和掌長肌腱之間取之。 歸經 入心經、心包經。 穴性 通暢心絡,寬胸散滯。 主治 心律不整、心臟內膜炎、狹心症、心臟擴大、心肌梗塞、胸悶、胸痛、胃脘痛、腿痛、前額頭痛、頭暈、手腳麻痺、咽喉痛。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半。亦可透刺手背。斜度十五度由下往上刺,治心臟病。斜刺三十度由下往上刺一寸五分。治胸部頭部疾病。斜刺四十五度由上往下刺治手腳疾病。 針感 酸脹微麻感。 說明 此三穴為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亦為董氏奇穴中的要穴之一,董公著作中遺漏了,胡師在其書中補上,心靈穴下針的深度及其方向,對主治效果不一樣,應特別注意。 配穴 一.治療冠心症 本穴配地宗穴、通關穴、通天穴、心門穴,治療冠心症,效果顯著。 二.心肌梗塞 第三至五胸椎椎間放血。扎心靈,配四花,點刺。 三.心律不整…

Continue Reading心靈一穴、心靈二穴、心靈三穴

曲陵穴、建力穴、中力穴

【三三部位-前臂】 曲陵穴、建力穴、中力穴 曲陵穴位於尺澤直下一寸五分處。建力穴位於曲陵旁外側五分。中力穴 位於建力外側五分。 右前臂掌面 代碼 III.A.10.下手臂前側 - 力區 解剖 外側前腕神經、深層有橈骨神經、心之神經、肺之分枝神經。 取穴 曲陵穴位掌心向上,當肘窩橫紋中央直下一寸五分處是穴。建力在曲陵外側五分,中力在建力外側五分。 歸經 入心、肺兩經。 穴性 宣導肺氣,通暢心絡。 主治 抽筋、氣喘、肘關節炎、心悸、甲狀腺腫、心臟擴大、心臟麻痺、胸痛、背痛、重感冒、鼻塞、咳嗽、氣喘、支氣管炎。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用放血針點刺出血。 應用 本穴淺刺治感冒,深刺治肺炎,另用放血針針刺本穴刺出惡血,可治陽霍亂、乾霍亂,心臟麻痺、咽喉炎、解平喘。咳嗽:曲陵、建力、中力、火腑海。感冒:天士、曲陵、建力、中力、水金、水通。 說明 曲陵、建力、中力三穴為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鼻蓄膿症之特效穴。

Continue Reading曲陵穴、建力穴、中力穴

肝靈穴

【三三部位-前臂】 肝靈穴 肝靈一穴掌心向上,手腕橫紋腕豆骨前緣直上三寸。肝靈二穴肝靈一穴直上三寸。肝靈三穴肝靈二穴直上三寸。 右前臂掌面 代碼 III.A.4.下手臂前側 - 肝靈區 解剖 淺層分布前腕內外側皮神經、深層分布前骨、間動脈靜脈和正中神經。肝之神經、腎之神經。 取穴 如上述肝靈穴的穴位說明。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疏肝理氣。 主治 脊椎骨膜炎、肝炎、肝硬化、肝痛、兩脅痛、血癌症(白血球過多或過少)、脾腫大、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腰酸、筋骨痛。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五分。或由下往上斜刺二寸。 針感 局部酸脹感。 說明 肝靈一、二、三穴功同上三黃穴[註],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為治療肝病之特效穴。 治療肝病在臨床上,大多取上三黃穴為主較多,除非本穴上有反應點、異色點時定取之。可在耳朵反應點埋針。 肝靈穴共三穴,其主穴在二穴,治療肝疾時都採倒馬針法,另肝靈穴董公原著未列,由胡師公佈。 筋骨痛:肝靈加三通、上三黃、下三皇[註]。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Continue Reading肝靈穴

喉中穴

【三三部位-前臂】 喉中穴 手背,火腑海穴橈側一寸兩筋間。 右前臂背面 代碼 III.P.2.下手臂後側 - 喉中區 解剖 尺骨神經、肺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 取穴 手背,肘橫紋下二寸五分,當火腑海穴橈側一寸處是穴。於兩筋間取之。 歸經 入肺經。 穴性 清肺宣竅,化瘀散結。 主治 喉癌、喉炎、扁桃腺炎。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 針感 酸脹麻電感。 應用 本穴配合分金穴、合金穴、內金穴為治療咳嗽、喉炎、支氣管炎、喉癌之特效穴。 說明 本穴為董師治療喉癌之配穴,效果神速。針下立見卓效。喉中、喉靈穴皆為治療喉癌的要穴,可加配外三關與不定穴埋針,並留意『有點扎點』。 配穴 一.治咳嗽 喉中穴配人士穴、火腑海穴,亦可治咳嗽。 二.扁桃腺炎…

Continue Reading喉中穴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喉靈穴
心經少海穴下一寸五分再外側五分

喉靈穴

【三三部位-前臂】 喉靈穴 心經少海穴下一寸五分再外側五分。 右前臂掌面 代碼 III.A.6.下手臂前側 - 喉靈區 解剖 內側前腕皮神經、肺支神經。 取穴 當少海穴直下一寸五分,再外側五分處是穴。 歸經 入肺經。 穴性 清肺宣竅,化瘀散結。 主治 鼻炎、鼻塞、喉炎、扁桃腺炎、甲狀腺腫大、喉痛、鼻癌。 針刺法 直刺二分~三分。用三稜針點刺出惡血特效。 針感 局部酸脹感。 說明 此穴董公原著未公開,本穴由胡師依董公平日所教,特為公開補上。 治療鼻炎、鼻塞:董氏針灸上大多用建力、中力、分金、合金,也可配合鎮靜、水金、水通、神耳、駟馬,再加艾灸金陰穴、金陽穴、背後心肺區的異色點、胃毛七穴等。但本穴上有烏黑異色點浮現時,針對此穴就一定要下針,這樣效果才會明顯。 治療喉癌、鼻癌:除本穴外一定要配合外三關,並在四花上穴、側三里穴、側下三里穴一帶點刺放血。 治療甲狀腺腫大:可本穴配合三重穴、駟馬穴、心靈一穴。

Continue Reading喉靈穴

人士穴

【三三部位-前臂】 人士穴、地士穴、天士穴 人士穴在前臂橈骨掌面橈側上緣,距腕橫紋三寸。地士穴在前臂橈骨掌面橈側上緣,人士穴上三寸。天士穴在前臂橈骨之掌面橈側上緣,地士穴直上三寸。 右前臂掌面 代碼 III.A.9. 下手臂前側 - 三士區 解剖 人士穴:外膊皮下神經、橈骨神經皮下枝、肺之神經、心之分支神經。地士穴:正中神經之分枝、肺支神經、心分支神經。天士穴:有橈骨神經、後臂神經及正中神經、肺支神經、腎之副神經。 取穴 人士穴:手平伸,掌心向上,當腕橫紋上三寸,前臂橈骨橈側上緣處是穴。 地士穴:掌心向上,腕橫紋上六寸,前臂橈骨橈側上緣處是穴。即人士穴上三寸處是穴。 天士穴:在前臂橈骨之掌面橈側上緣,地士穴上三寸處是穴。從肘窩橫紋下三寸處取之。 歸經 人士穴:入心、肺、腎三經。 地士穴:入肺、腎。 天士穴:入肺經。 穴性 疏心理氣,清宣肺氣 主治 人士穴:氣喘、手掌痛、手指痛、肩臂痛、背痛、胸痛、心悸、蛋白尿。 地士穴:氣喘、感冒、頭痛、腎虧、腰痛、心臟病、疝氣、便秘。 天士穴:氣喘、鼻炎、臂痛、感冒、胸痛、胸悶、支氣管炎。 針刺法 人士穴:斜刺~沿橈骨掌面橈側上緣、從外向內,以十五度角斜刺五分~一寸五分。地士穴:從外向內以十五度斜刺入五分~一寸五分。天士穴:斜刺一寸五分。 針感 人士、天士穴:局部酸脹感。地士穴:局部有酸脹感,有時擴散至前腕。 經驗…

Continue Reading人士穴

腸門穴

【三三部位-前臂】 腸門穴、肝門穴、心門穴 腸門穴在尺骨尺側緣,距腕豆骨橫紋三寸。肝門穴在尺骨之尺側,距腕橫紋六寸。即腸門穴直上三寸處。心門穴在尺骨鷹嘴突起之遠端,去一寸五分陷中。 左前臂正中位背面 代碼 III.M.1.下手臂內側 - 三門區 解剖 腸門穴:尺動脈之背枝、尺神經、肝支神經、腎副神經。肝門穴:總指伸筋,歧出前膊骨間動脈之分枝,肝支神經。心門穴:在二頭膊筋間、下尺骨副動脈、橈骨神經枝、心臟支神經。 取穴 手撫胸取穴腸門穴:在尺骨尺側緣與筋腱之間,距腕豆骨橫紋三寸處是穴。肝門穴:當尺骨尺側中部,腕橫紋上六寸處取之。心門穴:在近端尺骨尺側陷處,肘尖下一寸五分處是穴。 歸經 腸門穴:入膽及大腸經。肝門穴:入肝膽經。心門穴:入心經。 穴性 腸門穴:疏洩腸腑。肝門穴:疏肝理氣。心門穴:通暢心絡。 主治 腸門穴:急慢性腸炎、頭昏眼花、膽囊炎、嘔吐、下痢。肝門穴:急性肝炎(特效)、急慢性胃腸炎、胸悶、胸痛、兩脅痛、腿內側痛。心門穴:心臟病、心悸亢進、胸悶、嘔吐、乾霍亂。 針刺法 腸門穴:直刺三分~一寸。肝門穴:直刺五分~一寸,針下之後立解肝痛,將針向右旋轉胸悶即解,將針向左轉腸痛亦除。心門穴:直刺五~八分。 針感 腸門穴:酸脹感直達手指。心門穴:酸脹微麻。 經驗 腸門穴頭昏眼花:本穴配神耳穴,有效。急慢性腸炎:本穴可配七七部位腑腸穴、四花側、下穴,有特效。膽囊炎:本穴配肝門、上三黃(天黃、明黃、其黃)有效,搭配不定穴針法。本穴配肝門、四花上穴、門金、靈骨穴,對腸炎,有效。腸門穴配四花穴、門金、靈骨,對經痛,有效。肝門穴治療肝疾在董氏奇穴中有諸多穴位,有肝靈穴、木靈穴、指三黃、木肝穴、木華穴,另有大腿內側上三黃穴[註],這些穴當中,以上三黃最常用。心門穴腹股溝病:取對側本穴配上曲、下曲有效。本穴配腕順上穴(腕順一穴近端五分),治尾骶骨痛有效。丹毒:病灶上放血,用本穴配分枝穴。心門、肝門、腸門倒馬,治療腿內側痛,並配合導引行氣針法,速效。本穴配心靈穴長期下針治心臟病,地宗穴配本穴治心悸,再配合第四、五胸椎椎間放血,可治心肌梗塞。 應用 腸門穴大多與肝門相配形成倒馬,以加強其療效。 說明 在治療肝疾上,大多取上三黃為主,取肝門較少,而肝門亦很少單獨取用,都取心門、腸門形成倒馬,可通三焦,調理全身。 ※注意 心門穴不可下針太深,扎太深會傷筋。 配穴…

Continue Reading腸門穴

手五金穴、手千金穴

【三三部位-前臂】 手五金穴、手千金穴 手五金穴在尺骨緣,腕橫紋上六寸五分。手千金穴手五金穴上一寸五分為手千金穴。 右前臂背面 代碼 III.P.3.下手臂後側 - 手五千金區 解剖 肝分支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 手五金手撫胸取穴,當腕橫紋上六寸五分。即火山穴外五分上五分處是穴。手千金,腕橫紋上八寸,肘橫紋下四寸,即手五金上一寸五分。 歸經 入肝、肺二經。 穴性 疏筋活絡,清血解毒。 主治 坐骨神經痛、手腳麻木、小腿發脹、腳痛、解膽固醇過多、解針口痛、項痛、頭痛、腹痛、藥物中毒、食物中毒、瘡瘍毒。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針感 酸脹微麻電感。 說明 手五金、手千金為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亦為董氏三十二解針之要穴,對麻、脹、毒等有解除之效。手五金、手千金兩穴倒馬並用,效果更佳,取穴時,甚少單獨使用。 配穴 一. 手五金、手千金為董氏奇穴之重要解毒穴,本穴配合分枝穴,另就膝後太陽區、小腿陽明區一帶放血,效果更佳。 二.冶坐骨神經痛 本穴配三河穴。 三. 手五金、手千金甚少單獨使用,大多兩針齊下形成倒馬,療效更能發揮。…

Continue Reading手五金穴、手千金穴

火腑海穴

【三三部位-前臂】 火腑海穴 手肘橫紋下二寸五分。橈骨與尺骨之間陷中。 右前臂背面 代碼 III.P.1.下手臂外側 - 手火區 解剖 淺層分佈橈側皮靜脈分枝、和後前腕皮神經、深層分佈橈側橈神經分枝、肺分支神經、心副神經。 取穴 手撫胸取穴,在橈骨與尺骨之間,肘橫紋下二寸五分處取之。即手三里下五分外五分處。 歸經 入肺經、腎經。 穴性 祛風肅肺,補益腎水。 主治 咳嗽、氣喘、感冒、鼻炎、坐骨神經痛、腿酸、腰痛、貧血、頭暈、眼花、疲勞過度。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 辨別 董公所著取穴法為火山穴後兩寸,亦與手三里穴混淆,與胡著所取兩者有所不同,本穴以胡師之取法較合董師所傳之穴位。 說明 本穴屬強壯穴,治貧血、頭昏、眼花、疲勞過度,可下針十分鐘後取針,改用灸療三到五壯,隔日一灸,灸上二個月,可延年益壽,功同足三里穴。 配穴 一.治咳嗽 本穴配手地士穴;治咳嗽,有良效。配合手三士穴[註];治冷熱咳。 二.氣喘 本穴配天、地、人三士及靈骨有效。 三.針後感不適 可用指捏對側手解穴,用手刀擊打火腑海,大多可速解。…

Continue Reading火腑海穴

其門穴、其角穴、其正穴

【三三部位-前臂】 其門穴、其角穴、其正穴 其門穴手臂背面,其門在橈骨上緣,手腕橫紋正中央上二寸靠橈側一寸處。其角穴於其門直上二寸其正穴位於其門直上四寸,即其角上二寸。 右前臂背面 代碼 III.L.1.下手臂外側 - 三其區 解剖 橈神經、正中神經、肺支神經、六腑神經。 取穴 其門在手背虎口朝上,當橈骨上緣手腕橫紋正中央上二寸偏橈側一寸處是穴。其它見穴位。 歸經 入大腸、膀胱經。 穴性 行氣導滯,清瀉下焦 主治 子宮炎、卵巢炎、婦科月經不調、赤帶下、大便脫肛、便祕、下痢、子宮瘤、子宮頸癌、尿道炎、膀胱炎、痔瘡痛、下腹痛。 針刺法 直刺無效。針向外斜刺與皮下平行約十五度刺一寸半。 針感 酸脹微麻感。 區別 董公所著書只出一版,很多問題未及校訂,其原書是手背橫紋上二寸,其說易予人誤為是外關穴,此穴位於外關橈側一寸處,外關為三焦經,本穴入大腸經,其穴位,主治不一樣,又本穴少單獨使用,都取倒馬針法取用。 經驗 本穴配花骨四穴或配腑腸、駟馬、通天等穴,可治便秘。小腹氣脹:本穴配四花上穴、靈骨穴、消積穴、火菊穴,有效。董公病例個案,用本穴治療性冷感,針刺本穴,十餘次癒。子宮卵巢瘤、癌、炎等:皆取本穴,三重、門金、婦科穴配合取用,再加靈骨、上三黃[註]、外三關,不定穴埋針。痔瘡:手三其[註]、三叉一,配合病位放血。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手三其 其門穴、其角穴、其正穴三穴合稱【手三其】

Continue Reading其門穴、其角穴、其正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