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千金穴、足五金穴

【七七部位-小腿】 足千金穴、足五金穴 足千金在側下三里穴外開五分再直下二寸。足五金穴在足千金直下二寸。 左小腿外側面 解剖 外側腓腹皮神經、肺之支神經、腎之分支神經、喉側神經。 取穴 足千金腓骨前緣,即側下三里穴向外橫開五分再直下二寸處,其下二寸為足五金。 歸經 入肺、腎二經。 穴性 瀉肺熱,利咽喉。 主治 魚骨刺住喉管、喉炎(火蛾病)、喉嚨生瘡、扁桃腺炎、甲狀腺腫、盲腸痛、急性腸炎、肩背痛。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或以放血針點刺出血。 說明 若以經脈訴說,足千金、足五金通陽維脈上,如陽維脈起于足跟外側,向上經過外踝……從腋後上肩至前額,本穴除可治陽維病候外,亦可主治頸項處之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方面之病變。 經驗 魚骨刺喉:針本穴倒馬,特效。本穴配合三重二、駟馬一、靈骨,配合喉靈、喉中放血,亦可治療扁桃腺炎、喉炎。足千金、足五金形成倒馬針法,加對側肩凝穴,配合病位放血,或側三里、足千金、足五金,加病位放血,並配合導引行氣,亦可治療肩背痛、肩臂不舉、肩關節後側痛、下臂外側痛。

Continue Reading足千金穴、足五金穴

側三里穴、側下三里

【七七部位-小腿】 側三里穴、側下三里 側三里穴位於四花上穴向外橫開二寸五分,即十四經之足三里外一寸五分。側下三里位於腓骨前緣,即側三里下二寸處。 左小腿外側面 解剖 外側腓腹皮神經、牙神經、肺之分支神經。 取穴 側三里穴在腓骨前緣,即四花上穴向外橫開二寸五分處。側三里下二寸為側下三里穴。 歸經 入心、肺二經。 穴性 活血祛瘀,消炎止痛。 主治 牙痛、顏面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偏頭痛、肋間神經痛、盲腸炎疼痛。 針刺法 直刺一寸~一寸五分。 針感 酸脹麻電感。 經驗 本穴、外三關、三重穴一帶可稱為足外側肺區,此處如有異色、異狀,可就此放血,可治頭面、頸項及肺胸相關疾病。 說明 本穴對治療偏頭痛、甲狀腺腫大、舌下腫等病與三重穴同,它可與三重穴輪流與駟馬穴相配,效果不錯。 配穴 一.對治牙齒疼痛有效 本穴配靈骨、三重下針並配合四花穴一帶放血,對治牙齒疼痛,有效。 二.治療心下滿有效 本穴配靈骨、心門穴,治療心下滿,有效。 三.治耳下腺炎 本穴配三重穴,可治耳下腺炎,病位亦可放血。 四.三叉神經痛…

Continue Reading側三里穴、側下三里

人皇穴

【七七部位-小腿】 人皇穴 小腿內側面,在脛骨之內側前緣,即內踝骨上緣上三寸五分處。即十四經之三陰交穴上五分處。 右小腿內側面 解剖 伏在神經、腎之分支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 當內踝骨上緣直上三寸五分處是穴,即十四經之三陰交穴直上五分脛骨內側處。 歸經 入肺、腎二經。 穴性 和血舒筋,補腎益精。 主治 淋病、陽痿、早萎、遺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頭暈、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尿血)、腎盂炎、膀胱炎、腎虧之腰痛、背痛。 針刺法 直刺六分~一寸五分。往上斜刺治背痛、手痛、項痛,特效(用二寸針貼骨進針)。 針感 酸脹麻電感。 應用 本穴具有強精、強壯之作用,對膽囊、脾臟手術時可當麻醉穴(僅供參考)。 ※注意 本穴有促進子宮收縮作用,故孕婦禁針。本穴位置在三陰交上五分,切勿混淆。三陰交主治婦科、人皇主治腎病。 經驗 一.視力 下三皇[註]、三叉一穴、腎關、珠圓,配合五形穴放血,可增強視力,亦可治視物如有飛蚊之症。 二.美容針灸 上三黃[註]配下三皇、駟馬穴、靈骨穴,並配合臉部董氏穴位如水金、水通,以刺激臉部血液循環,採長期保養,對臉部美容有很大效果。 三.保養、保健針法 下三皇常三針一齊成直式倒馬針法,通理全身及三焦,可作保養、保健針法。 四.陰莖紅腫…

Continue Reading人皇穴

地皇穴

【七七部位-小腿】 地皇穴 小腿內側面,在人皇穴直上四寸。即內踝骨上緣直上七寸五分處。 右小腿內側面 解剖 伏在神經、內側腓腹皮神經、腎之神經。 取穴 當內踝骨上緣直上七寸五分處是穴。即人皇穴直上四寸。在十四經之漏谷穴上五分處。 歸經 入肝、腎二經。 穴性 疏肝解鬱,補腎益氣。 主治 腎臟炎、四肢浮腫、糖尿病、淋病、陽痿、早洩、遺精、夢遺、蛋白尿、小便出血、子宮瘤、月經不調、腎虧之腰痛。 針刺法 直刺一寸~二寸。 應用 天皇、地皇、人皇三穴合稱下三皇。有時將天皇副穴、地皇、人皇三穴亦稱下三皇,配通腎、通背,為治療腎虧、腎臟炎、糖尿病之特效穴。 說明 下三皇或通腎、通背、通胃兩組穴位,取一組倒馬,再配上三黃[註]、水金、水通,灸療胃毛七穴、腑巢二十三穴、腰背腎水區、四花上長期治療,可治糖尿病,效果不錯。 下三皇為董氏針灸中有名的強壯補腎要穴,長期配上三黃下針,可調補元氣,增強體質。 取下三皇配上三黃、三重穴及通關、通山、通天等穴,偶爾背部扎董氏天應穴,有時亦在正會放血,扎正筋、正宗、正士,上列諸穴配合治療癲癇病,筆者有幾個病例治癒,相當成功,療期三個月。 配穴 一.陽痿、早洩 下三皇、通腎、通胃、通背。 二.腎臟炎與四肢浮腫 水仙、水相、下三皇。 三.腎炎、水腫 馬金水、下三皇、通腎、通關。 四.攝護腺腫大…

Continue Reading地皇穴

天皇副穴

【七七部位-小腿】 天皇副穴 小腿內側面,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 右小腿內側面 解剖 伏在神經、六腑神經。 取穴 當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處,脛骨之內側是穴。 歸經 入脾、腎二經。 穴性 調氣通經,益腎健脾。 主治 胃酸過多、反胃、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精神病、眉稜骨酸痛、鼻骨痛、頭暈、腎虧、坐骨神經痛、腰痛。(對腎虧所引起各病有效)。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當補腎用時,針深二寸。 針感 酸脹麻電感。 經驗 天皇穴、天皇副穴常扎,可控制糖尿病。本穴為大補腎氣腎陽之穴道,主治一切腎虧病,臨床上可配合水金、通腎、三神等穴。使用針上灸效果更好 說明 天皇副穴又名腎關穴,主治一切腎虧所引起之病,為補腎氣的補穴。為董氏奇穴中少數補腎要穴。腎關穴直刺通心,向外側斜刺通腎,其下針深度,亦可分三層,淺層治坐骨,中層治腰及腎,深層治頭部,隨深度不同,其所主治之部位亦有所不同。董公有一個有名病案,即用對側腎關,治針灸誤刺而後眼球歪斜病例。 配穴 一.治膏肓附近痛 本穴配重子、重仙、腕順下穴,治膏肓附近痛。 二.眼球歪斜 上三黃[註]、腎關。 三.散光 珠圓、腕順、下三皇[註],配合五形穴放血。 四.眉稜骨酸痛…

Continue Reading天皇副穴

天皇穴

【七七部位-小腿】 天皇穴 小腿內側面,彎曲膝蓋,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直下一寸。即十四經之陰陵泉穴直下一寸處。距膝關節三寸五分。 右小腿內側面 解剖 伏在神經、腎之神經、六腑神經、心之分支神經。 取穴 當膝脛骨內側下緣直下一寸處是穴。即十四經之陰陵泉穴直下一寸處是穴。 歸經 入心、腎二經。 穴性 清熱化濕,疏導下焦。 主治 胃酸過多、反胃、腎臟炎、糖尿病、蛋白尿、膀胱炎。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針感 酸脹麻電感。 ※注意 孕婦禁針。亦不宜用灸。 辨別 天皇穴的正確位置是位於十四經陰陵泉穴下一寸,並非陰陵泉穴,切勿混淆,以免影響效果,陰陵泉之主治與天皇穴主治有所差異,請讀者自行比較。 應用 本穴配天皇副穴,治反胃、胃酸過多。 經驗 本穴反應區在頸兩側靠缺盆處,用手法按壓,可舒緩頸側缺盆疼痛。 配穴 一.頸項扭傷痛 本穴配腕順下穴(近後谿穴),配合導引行氣針法,一般馬上見效,效果未顯時,可於病位放血。 二.肩痛…

Continue Reading天皇穴

腑腸穴

【七七部位-小腿】 腑腸穴 小腿前面,在四花下穴直下一寸五分。 左小腿前面 解剖 外側腓腹皮神經、六腑神經、肺之副神經、腎之神經、心臟之副神經。 取穴 當四花下穴直下一寸五分處是穴。 歸經 入胃、大腸二經。 穴性 調理腸胃,清熱利濕。 主治 同四花下穴。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用細毫針)。或用放血針點刺出血。 針感 局部酸脹感。 說明 本穴通常為四花下穴之配穴,效力迅速,但不單獨用針。(見董公所著之書)。心臟擴大,只靠吃藥,效果不顯,可先在四花穴一帶,背後心肺區一帶放血,再行針刺效果不錯。 經驗 腑腸穴單獨使用,治腸中切痛雷鳴。腑腸、門金、肝門,治急性胃腸炎。腑腸、火硬、門金,治頭面浮腫而黑。上里、鎮靜、腑腸,治眉攢痛不可忍。水金、靈骨、腑腸、太谿,治排便困難,嚴重者,需配合四花諸穴點刺放血。 配穴 一.治急慢性腸炎、腹瀉 本穴配四花下穴、門金、腸門,治急慢性腸炎、腹瀉。 二.治痤瘡 本穴配四花下穴、靈骨、三重穴,治痤瘡。 三.治腹脹 本穴配四花下穴、門金穴相配,治腹脹。 四.急性腸胃炎…

Continue Reading腑腸穴

四花外穴

【七七部位-小腿】 四花外穴 小腿前面,在四花中穴向外橫開一寸五分。 右小腿前面 解剖 外側腓腹皮神經、肺之支神經、六腑神經。 取穴 當四花中穴向外橫開一寸五分處是穴。 歸經 肺、胃二經。 穴性 活血祛風,消炎鎮痛。 主治 急性腸炎、牙痛、偏頭痛、臉部神經麻痺(口歪眼斜)、肋膜炎。 針刺法 直刺一寸~一寸五分。 應用 用放血針點刺出黑血,治急性胃腸炎、肋膜炎、胸部發脹、哮喘、坐骨神經痛、肩臂痛、耳痛、慢性鼻炎、頭痛、高血壓(見師公景昌先生著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 經驗 用放血針對四花穴放血,不必計較拘泥準確穴位,只要見小腿陽明區(即四花穴一帶,見董氏針灸放血療法)上有明顯青筋反應點時,即可針對它放血,即可主治久年頭痛、心臟疾病、肺炎、急慢性胃腸病、靜脈曲張、腦神經衰弱、偏頭痛、肋膜炎、膽固醇、血脂肪過高之頭昏、肝腫大、心肌梗塞、心臟血管硬化、眼球病,此區治療腸胃病及心臟病,效果不錯。 說明 四花中穴、四花外穴、足千金穴,三針齊下成為橫三針,專治中焦疾病,對盲腸痛、急性胃腸炎,有效。 配穴 一.各種牙痛 可在本區或小腿陽明區找青筋放血,再配合靈骨穴及手三齒穴,有效。 二.急性腸炎 四花上、四花中、四花下、門金、腑巢、靈骨、大白。 三.偏頭痛 四花、三重,點刺出血。

Continue Reading四花外穴

四花下穴

【七七部位-小腿】 四花下穴 小腿前面,在四花副穴直下二寸五分,四花中穴下五寸。 右小腿前面 解剖 六腑神經、六腑副神經、肺之副神經、腎之副神經。 取穴 當四花副穴直下二寸五分處是穴。 歸經 入肺、腎、胃三經。 穴性 理脾和胃。 主治 腸炎、腹脹、胃痛、下肢浮腫、睡中咬牙。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 用放血針點刺出血。 針感 局部酸脹感。 說明 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下穴,由上而下排列,剛巧如人一臟器全息投影,膝蓋為頭部,上穴主上焦、主心肺;中穴主中焦、主脾胃;下穴主下焦、主腸及下腹,三穴齊下成董氏倒馬針法,通三焦、通五臟,調理全身的機能,為董氏針法之特色。 配穴 一.腸炎 本穴配腑腸穴、腸門、肝門,效佳。亦可在肚臍隔薑或鹽灸療。 二.腹脹 本穴配足門金穴,有效。亦可用消積穴或婦科穴。 三.下肢浮腫 本穴配通腎、通胃、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 四.專治下腹部疾病 四花副穴、四花下穴、腑腸穴倒馬,專治下腹部疾病。

Continue Reading四花下穴

四花副穴

【七七部位-小腿】 四花副穴 小腿前面,在四花中穴直下二寸五分處。 右小腿前面 解剖 同四花中穴。 取穴 當四花中穴直下二寸五分處是穴。在十四經之下巨虛穴下一寸處。 歸經 入心、肺、胃三經。 穴性 疏心理肺,調理脾胃。 主治 同四花中穴。 針刺法 直刺一寸~二寸。 針感 酸脹感。 應用 四花上、四花中、四花副三穴,在臨床上可在該處見青筋刺血,以見黑血為準,可治心臟病及胃腸病。 說明 腿部風濕痛:在四花上、四花中、四花副三穴點刺放血,並配合病位放血,再扎上三黃穴[註]、中九里穴、通心、通關、靈骨。四花穴用三稜針放血,再取靈骨、大白、駟馬,治肺氣腫。肺癌:先在後背心肺區用放血針放血,並於手掌、手下臂內側取天應穴,再取靈骨、大白穴有效,需同時配合食療。上牙痛:可取四花穴、手三齒穴、靈骨穴。四花副穴、四花下穴、腑腸穴可三針齊下形成倒馬,對下腹部疼痛、腸炎有效。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Continue Reading四花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