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靜穴
【十十部位-頭面】 鎮靜穴 兩眉頭之間正中上五分。 顏面部 解剖 滑車上神經、顏面神經分枝、腦神經、心之神經。 取穴 兩眉頭之間直上五分處。 歸經 入心經及任脈。 穴性 清心鎮痙。 主治 神經錯亂、四肢發抖、兩腿酸軟、四肢神經麻痺、失眠、小兒夢驚、鼻腔炎引起之頭痛、頭暈、重脹感。心臟病引起之前額頭痛、嘔吐。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或由上往下斜刺二分~五分。 針感 酸脹感。會延伸到鼻尖、上至頭頂。 經驗 本穴配靈骨穴,可治前頭痛。治心腎不交之失眠可本穴配正會、心靈穴、下三皇[註],有效。本穴由上而下斜刺再加配無名指第三節指腹鼻通穴,治鼻塞。本穴配神耳穴,可防暈車、暈船等。 辨別 鎮靜穴位當兩眉頭之間正中上五分,即印堂穴上五分處。鎮靜穴的主治內容較之印堂穴為廣,功效更佳,不可混淆。董公原著中說明鎮靜穴在兩眉頭之間正中之上三分,因董公成書倉促,未能校定,今從胡師,較符董公之意。 配穴 一.腦力不集中、記憶減退 鎮靜、正會、水金、水通、前會、三重。水金、水通、心靈、正會、正筋、正宗。 二.臟腑引起之頭痛 鎮靜穴採倒馬針法,水金、水通、水曲、門金、火主。神耳、水金、水通、靈骨、通心、通靈、通關、通山。 三.失眠 鎮靜、心靈、四花。鎮靜埋針效果佳。鎮靜、心靈一、神肩、正會,特效。鎮靜、心靈、正會、下三皇,對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有效。 四.肝火上炎引起之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