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穴

【十十部位-頭面】 鼻翼穴 鼻翼上端之溝陷中。 顏面部 解剖 肺、腎、脾神經。 取穴 鼻翼中央上端之溝陷中。 歸經 入肺、腎二經。 穴性 通經解郁,疏筋利節。 主治 腎虧之各種神經痛、半身不遂、四肢痠痛、舌痛、舌硬、舌緊、喉痛、頭脹、偏頭痛、頭昏眼花、顏面麻痺。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 酸脹感。 應用 玉火穴主血症、鼻翼穴主氣症,雙穴同取形成跪馬針法,氣血雙療,效果倍增。 說明 鼻翼穴通經活絡之功能很強,多用於氣虛、氣鬱所引起之各種疼痛。本穴可配神耳穴、正本穴、皮膚穴,尚能提神醒腦、消除疲勞。本穴左右兩側配鎮靜穴,可配合鼻翼兩側放血,針對鼻塞有效。若須調整體質,下針不宜超過三十分鐘。 配穴 一.治療顏面神經麻痺 鼻翼穴配上水金、腑快、對側三泉穴,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效果顯著。 二.改善體質,增強體力 鼻翼穴、玉火穴配靈骨、水通,常下針亦能改善體質,增強體力。

Continue Reading鼻翼穴

水金穴

【十十部位-頭面】 水金穴 水通穴向內斜開五分。 顏面部 解剖 腎神經。 取穴 水通穴向裡斜開五分處。 歸經 入脾、腎二經。 穴性 健脾益腎,溫經通絡。 主治 同水通穴。 針刺法 直刺二分~五分。 斜剌 從水金穴斜向水通穴方向刺入,針尖直透七快穴。 針感 酸脹感。 應用 水金、水通兩穴為補腎特效穴,當兩穴附近色澤異常時,可對異色之青筋、點下針或點刺放血,效果最佳。水金、水通穴在臨床時,多同時取用為董氏針灸特有的跪馬針法,或再加取七快穴形成倒馬針法,收效更宏,此為董氏橫三針倒馬針法。腎虛型腰酸痛:當下水金、水通此兩穴,為董氏針灸中有補氣作用的穴位之一。不論肺氣上逆而咳,或腎不納氣而喘,水金、水通穴能降一切氣逆。 說明 倒馬針法即取三根針之意,倒馬即馬倒,馬缺一足即倒,即三足之意;而跪馬針法即取二根針之意,跪著二足也,跪馬或倒馬針法,是以使用針數量的不同來定義。

Continue Reading水金穴

水通穴

【十十部位-頭面】 水通穴 嘴角下五分。 顏面部 解剖 腎神經。 取穴 嘴角下五分處。 歸經 入脾、腎、胃三經。 穴性 調和脾胃,培腎固本。 主治 風濕性腎臟病、腎機能不足引起之疲勞、頭暈、眼花、腎虛、腰痛、閃腰、岔氣、背痛、口乾、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腹脹氣。 針刺法 斜刺五分。或直刺三分。或以放血針點刺出血。 針感 酸脹感。 經驗 治療婦女月事不調、腰酸背痛:水金、水通穴點刺出血,有效。亦可配合婦科穴、腕順穴透靈骨穴;亦或配合婦科穴、上三黃[註]、腕順穴透靈骨穴。筆者曾用水金透水通配三泉,治口歪。久年潰瘍胃病:水金、水通上有烏黑青筋,可針對青筋下針,療效佳。體虛頭暈、頭痛:水金、水通、神耳,可搭配艾灸腰背腎水區。過度疲勞:水金、水通、神耳、火腑海穴;亦或水金、水通、神耳、三叉穴。師伯賴金雄氏在其書記載腎喘,用水金、水通;肺喘,用駟馬穴;心喘,用三士穴。可供參考。 說明 水通穴穴位於董公原著中為嘴角下四分,今從胡師訂正為嘴角下五分,較符董公原意。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手三士 天士穴、地士穴 、人士穴

Continue Reading水通穴

腑快穴

【十十部位-頭面】 腑快穴 鼻下緣向外橫開五分,再直上五分。即十四經之迎香穴直上五分。 顏面部 解剖 腎之神經、六腑神經。 取穴 鼻下緣向外橫開五分,再直上五分處。 歸經 入肺、胃二經。 穴性 泄火散風,清利下焦。 主治 腹脹、腹痛、疝氣、胃痛、鼻塞。 針刺法 直刺一分~三分。 針感 酸脹感。 辨別 腑快穴在十四經之迎香穴直上五分處。今特從胡師,將穴位修正為鼻下緣向外橫開五分,再上五分處,以補董公原著未及校訂之失。迎香穴主治內容與腑快穴差異甚大,兩者之間有明顯的不同。 說明 董氏奇穴定穴名,有從「馬」字,從「快」字,此兩者皆表示其療效有快速顯效之意。 配穴 一.治經痛 腑快穴搭配婦科、門金、四花上、靈骨,再加灸腑巢二十三穴,治經痛。 二.治腹脹、腹痛 本穴配曲陵、門金、四花上穴、消積穴,治腹脹、腹痛,效佳。 三.治鼻病 本穴左右雙穴,配正本穴為倒馬橫三針,治鼻病。亦可與鎮靜、上里、駟馬、手三士[註]、內金、分金、合金等穴相互配搭運用。 *註*…

Continue Reading腑快穴

馬快水穴

【十十部位-頭面】 馬快水穴 馬金水穴直下四分。 顏面部 解剖 咬肌神經、腎神經、膀胱神經。 取穴 馬金水穴直下四分處。 歸經 入肺、腎、膀胱三經。 穴性 通利下焦,疏通經絡。 主治 膀胱結石、膀胱炎、小便頻數、腰脊椎骨痛、骨刺、鼻竇炎。 針刺法 直刺二分~三分。 針感 局部酸脹感。 應用 馬金水、馬快水雙穴同取,兩針齊下,形成董氏特有的「跪馬針法」,功效倍增。 說明 馬金水、馬快水,其穴義馬即快也,金為肺主氣、水為腎主水,亦可治岔氣、腎炎、水腫,根據其穴名,即可知曉。 經驗 馬金水、馬快水加上火主、六完、水仙、四肢等穴,配上局部放血,可治療外傷引起的水腫或紅腫不退。馬金水、馬快水,皆是治療腎結石或膀胱結石要穴,如穴位附近有黑筋浮起,可局部放血,對結石引起的疼痛,有效。

Continue Reading馬快水穴

馬金水穴

【十十部位-頭面】 馬金水穴 外眥角直下至顴骨之下緣,向外橫開四分。 顏面部 解剖 咬肌神經、腎之神經、肺之副支神經。 取穴 外眥角下至顴骨下緣,向外橫開四分處,即十四經之顴髎穴,向外橫開四分處取之。 歸經 入肺、腎、膀胱經。 穴性 通調水道,疏風通絡。 主治 腎結石、閃腰、腎臟炎、腰痛、背痛、鼻炎、岔氣(呼吸時感覺疼痛者即是)。 針刺法 直刺二分~三分。 針感 酸脹感。 經驗 本穴配上水金、水通、四腑、鎮靜穴,對於顏面肌膚調理氣血,有卓效,可作為美容的輔助要穴,並可用36號五分針,長期保養。閃腰、腰痛:可先在病處放血,再下本穴、腕順、分水、火硬、六完等穴,並配合導引行氣療法。本穴配下三皇[註],可治療腎臟炎引起水腫,亦可再搭配通腎、通關等穴,效佳。 辨別 董公原著中,馬金水穴在外眼角直下至顴骨之下緣,一分五凹陷處,但因該書倉促付梓,難免有未校之憾。今從胡師,特修正為外眥角直下至顴骨下緣,向外橫開四分處,其穴性、主治與十四經顴髎穴大相逕庭,切莫混淆。 *註* 下三皇 天皇穴、地皇穴、人皇穴

Continue Reading馬金水穴

正本穴

【十十部位-頭面】 正本穴 鼻端。在十四經素髎穴下三分。 顏面部 解剖 肺之交叉神經。 取穴 仰臥、正坐均可,頭稍仰起,於鼻之尖端以手摸之左右各有小軟骨,中有陷凹處。 歸經 入心、肺二經。 穴性 理氣宣肺,通竅益腦。 主治 敏感性鼻炎、治妖邪(鬼迷)、腦力衰退、肺虛弱。 針刺法 針深一分至二分。 應用 勿刺傷軟骨。 經驗 一般治療鼻病:可本穴刺血或上里穴刺血再扎鼻翼、鎮靜(留針效佳)、駟馬,或視其症狀加減。正會、鎮靜、正本倒馬配神耳,可提神醒腦。鼻塞不通:本穴配鎮定穴、鼻通穴有效(手掌無名指第三節指腹中央),亦可鎮靜穴、上里穴三穴倒馬。 辨別 董氏正本穴穴位與十四經素髎穴十分接近,為免混淆,特此詳辨分析之,素髎穴穴位與年壽及面王在同一平面上,端坐頭正可見可取。正本穴在素髎下三分,端坐頭微仰得之。正本穴之主治亦較素髎為廣,慎辨之! 說明 取用正本穴,刺激量強,可用36號五分針,下針時要患者儘量吸足氣,一來氣充滿較不痛,二來效果亦佳。

Continue Reading正本穴

四腑二穴

【十十部位-頭面】 四腑二穴 眉毛正中央點直上五分,即十四經之魚腰穴直上五分。 顏面部 解剖 眼神經、顏面神經、耳介側頭神經。 取穴 眉毛正中央點直上五分處。 歸經 入肺、膽二經。 穴性 通經散風,鎮痙止痛。 主治 同上里穴。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或以放血針點刺出血效果卓著。 針感 內容局部酸脹感。 應用 上里穴、四腑一穴、四腑二穴同時取用,以放血針點出黑血,效果更佳。 說明 董氏奇穴在面上之穴位,可取適當之穴位,常常用36號五分針下針,可美容,亦可防止皺紋,額頭上穴位可防治額頭紋。 經驗 四腑一穴、四腑二穴及上里穴點刺放血,對外感或久年頭痛、三叉神經痛、中風後遺症等,效果亦佳。 配穴 四腑二穴在眉毛正中央,即魚腰穴上五分處,效用之博,非魚腰穴可比。

Continue Reading四腑二穴

四腑一穴

【十十部位-頭面】 四腑一穴 眉毛外側直上五分處,即十四經之絲竹空穴直上五分。 顏面部 解剖 眼神經、顏面神經、耳介側頭神經、肺之神經。 取穴 眉毛外側直上五分處。 歸經 入肺經。 穴性 舒筋活絡。 主治 同上里穴。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或以放血針點刺出血效果卓著。 針感 局部酸脹感。 辨別 董公書中,四腑一穴在眉尖上二分,今從胡師將穴位修正為眉尾上五分,即十四經絲竹空穴直上之五分處,以符董公原意。上里穴非攢竹穴、四腑一穴非絲竹空、四腑二穴非魚腰穴,董公原書都言明在眉頭、眉中、眉尾上幾分,兩者在位置及主治內容有別,不要混淆在一起,此點當特加注意。 配穴 一.治療感冒頭痛或眼睛癢 本穴點剌出血,再取手三士[註]穴、靈骨、總樞,治療感冒頭痛或眼睛癢,效佳。 二.治局部額頭痛 上里穴、四腑一穴、四腑二穴,此三穴形成橫三針倒馬,可治局部額頭痛,用放血針放血亦可,採病位取穴法。 *註* 手三士 天士穴、地士穴 、人士穴

Continue Reading四腑一穴

上里穴

【十十部位-頭面】 上里穴 眉頭內側直上五分,即十四經之攢竹穴直上五分。 顏面部 解剖 眼神經、顏面神經、耳介側頭神經。 取穴 眉頭內側直上五分處。 歸經 入心經、膽經。 穴性 通經散風,舒筋活絡。 主治 眼壓過高脹痛、酸痛、昏痛、頭痛、顏面神經麻痺、口歪眼斜、嘔吐、反胃、腹脹、神經錯亂。 針刺法 直針一分~二分。或以放血針點刺出血效果卓著。 針感 局部酸脹感。 辨別 上里穴之穴位在董公原作中位眉頭上二分,但因該書草草出版,未經審核,今為免失真,特從胡師,將穴位修正為眉頭上五分,即十四經之攢竹穴上五分,以符董公所傳。上里穴療效甚廣,絕非攢竹穴,其理甚明,不可混淆。 配穴 一.治顏面神經麻痺 本穴及董氏面上之穴位配三重穴、三泉穴,可治顏面神經麻痺。 二.治療視線模糊 本穴配上耳穴目一、目二及地皇穴及三叉一穴,治療視線模糊,效果不錯。 三.治頭痛 雙側上里穴加鎮靜穴橫三針倒馬配靈骨穴,治頭痛,效果佳。 四.眼疾 鎮靜、上里、珠圓、胃關、三叉一、目一、目二。 五.鼻炎…

Continue Reading上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