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污穴

【一一部位-手指】 制污穴 制污二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處。制污一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下二分半處。制污三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上二分半處。 左手背面 右手背面 代碼 I-P-e-4 Zhì Wū Zone 制污區 解剖 正中神經皮下淺枝、腎神經、脾神經。 取穴 如上述,制污一穴、制污二穴、制污三穴,穴位說明。 歸經 入脾、腎二經。 穴性 消腫祛瘀。 主治 久年惡瘡、惡性腫瘤、癰疽或惡性腫瘤開刀後,刀口流污水不止,不收口不結痂者。 針刺法 由下往上斜刺一~二分。或以放血針點出黑血立即見效。 針感 局部疼痛感。 說明 董公所著書中圖示有制污穴共三穴,但書中並無說明清楚,在其部位和取穴,只說了在大指背第一節中央線上,幾句話而已,遺漏不少,胡師乃將其制污共三穴,標示清楚。 經驗 制污穴對一般瘡瘍久未能收口,污水流不停,針之有效,可加配三重穴。 配穴…

Continue Reading制污穴

木火四穴

【一一部位-手指】 木火穴 木火一穴手背食指遠端指間關節,橫紋正中央處。木火二穴手背中指遠端指間關節,橫紋正中央處。木火三穴手背無名指遠端指間關節,橫紋正中央處。木火四穴手背小指遠端指間關節,橫紋正中央處。 左手背面 右手背面 代碼 I-P-z-3 Mù Huǒ Zone 木火區 解剖 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淺枝、心臟及肝分支神經。 取穴 如上述木火一、木火二、木火三、木火四,穴位說明。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疏經活絡,活血祛瘀。 主治 半身不遂、腿痛、中風後遺症、草鞋風。 針刺法 由上往下斜剌十五度,入針一~二分。或以放血針淺刺出血奇效。 針感 微酸疼痛感。 ※注意 木火四穴效果迅速,通常下針一次以不超過五分鐘為原則。連續取用五日後,限用三分鐘。若下針太久,隔天會有頭昏、無神想睡等症(醫傷),可下手解穴解之。 中風後遺症或半身不遂時,如果本穴上有烏黑異色點時,下針或放血最為有效。 配穴 本穴為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亦為治療半身不遂特效穴,如配合八關穴效果加倍。…

Continue Reading木火四穴

二角明穴

【一一部位-手指】 二角明穴 手背中指第一節中央線上。 左手背面 右手背面 代碼 I-P-b-1 Èr Jiǎo Míng Zone 二角明區 解剖 正中神經皮下枝、腎神經。 取穴 手背,當中指第一節縱軸中央線,距第二節橫紋三分處一穴、六分處一穴,計有兩穴。 歸經 入腎經。 穴性 疏氣化瘀,消脹止痛。 主治 眼壓太高之脹痛、眉稜骨酸痛、腰痛、閃腰岔氣、鼻骨酸痛。 針刺法 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或以三稜針點出血。 針感 局部疼痛感。 說明 由木火二、肺心穴、二角明穴,一直下來,代表人的脊椎骨,亦代表人的督脈,就中指來論二角明所在的部位,就是人腰椎的相應部位,所以二角明可治腰痛、閃腰岔氣等。 經驗 二角明有兩穴,兩穴如採一針透穴法下針,療效較單獨取穴好。…

Continue Reading二角明穴

止涎五穴

【一一部位-手指】 止涎五穴 手背大拇指第一節中央偏內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計有五穴。 左手 右手 代碼 I-P-e-3 Zhǐ Xián Zone 止涎區 解剖 橈骨神經淺枝、眼神經、胃神經。 取穴 手背當大姆指中央線偏內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計有五穴。 歸經 入肝、胃二經。 穴性 扶脾統血,通經活絡。 主治 小孩流口水、中風患者流涎、胃寒胃痛、虛泄、角膜炎、結膜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白內障、迎風流淚、牙痛、腸疝。 針刺法 由內往外斜刺二~三分。或以放血針點刺出血。 針感 局部酸脹疼痛感。 說明 董公所著之書中只列止涎共二穴,而其穴位取法為大姆指背第一之內側,中央線內開二分,而根據圖示,其穴位近黑白肉交接處,胡師乃將止涎穴位校訂為中央內側五分,並劃分為五穴。董公曾言,每一手指亦同獨立成一系統,手背大拇指為一人體全息,根據頭部、胸腔、上腹、下腹,即可知道止涎所處之位置,又拇指與第一掌骨,亦成一人體全息,整個拇指代表為頭部,而止涎穴所處之位即唾腺分泌之位區。 配穴 一.視神經萎縮 止涎五穴、珠圓穴、三叉一穴。…

Continue Reading止涎五穴

婦科五穴

【一一部位-手指】 婦科五穴 手背大拇指第一節外側,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計五穴。 左手 右手 代碼 I-P-e-5 Fù Kē Zone 婦科區 解剖 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淺枝、子宮神經、六腑神經。 取穴 手背,當大姆指第一節外側,距中央二分半處,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節橫紋止,合計五穴。 歸經 入任、督二經。 穴性 調經理帶,宣通下焦。 主治 子宮瘤、子宮癌、子宮炎、卵巢炎、不妊症、經痛、月經不調、月經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陰吹、產後風症(月內風症)。 針刺法 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稜針淺刺出血。 針感 局部酸脹疼痛感。 應用 婦科五穴為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亦為婦人百病之特效穴。臨床上可任取二~三穴下針,有立竿見影之效。月經來腰酸背痛或小腹痛,婦科五穴可取三穴留針。 說明 婦科五穴為主治婦科百病的主穴,為婦科治病必取之要穴,可再配合其他如鳳巢、木婦等婦科相關穴位,本穴配門金穴、上三黃[註]、下三皇[註]治經痛特效。婦科穴,在董公書中有二穴,胡師增三穴,計五穴,筆者認為,在此區域取三穴倒馬即可。 配穴…

Continue Reading婦科五穴

踝靈穴

【一一部位-手指】 踝靈穴 手大拇指掌面,掌指關節橈側處。 左手掌面 右手掌面 代碼 I-P-e-6 Huái Líng Zone 踝靈區 解剖 掌側指固有神經、肺神經。 取穴 手掌心向上,當掌指關節橈側處,五虎穴下一分外一分處是穴 歸經 入肺經。 穴性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主治 內外踝扭傷。 針刺法 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 局部酸脹疼痛感。 說明 踝靈穴為董公及胡師在他們書中皆未曾公布過,僅口傳心授過。此踝靈穴與掌診部份所錄之大拇指圖踝點位置相符。 經驗 此穴治療內外踝扭傷較五虎穴更好用,當扎此穴,患處再配合動氣療法,立即見效。較嚴重者可加肩中穴、建中穴,頭皮針頂旁足一帶(李氏心氣頭皮針)配合心氣功法運針,立即見效。筆者臨床經驗,治外踝扭傷,先就病灶放血,行動氣針法取本穴,無不速效。也可內外踝靈穴、七虎穴,配合導引行氣。紅腫:可用生牛肉切片貼患部(肉熱了就換)能消腫退紅,然後再放血。踝傷腫痛:踝靈、分白、中白、三重。

Continue Reading踝靈穴

失枕穴

【一一部位-手指】 失枕穴 手掌面小指第二節中央偏內側二分上二分處。 左手掌面 右手掌面 代碼 I-A-d-7 Shī Zhěn Zone 失枕區 解剖 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腎神經、腦神經。 取穴 手掌心向上,當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二分上二分處是穴。 歸經 入膀胱經。 穴性 宣通氣血,開鬱通竅。 主治 落枕、頸項痛特效、用腦過度致頭昏腦脹。 針刺法 五分針,直刺二分,或由上往下斜刺二~三分。 針感 局部脹痛感。 應用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經驗 依作者經驗、本穴為治療落枕之特效穴。效果神速針下立除。其效果與人皇穴、中九里穴相同,尤對臨時性失枕效果更佳。 說明…

Continue Reading失枕穴

木炎三穴

【一一部位-手指】 木炎三穴 手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即木炎二穴上二分半處。 左手掌面 右手掌面 解剖 同木炎一穴。 取穴 掌心向上,當木炎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瀉肝膽熱,疏肝理氣。 主治 同木炎一穴。 針刺法 五分針,直刺二~四分。 針感 局部酸脹疼痛感。 應用 木炎一穴、二穴、三穴與八八部位之上三黃穴,功效相同,但一般習慣以腿部上三黃穴[註]為主,而少取用木炎穴。其實它在治療肝臟疾病上也有很好的療效。 經驗 依經驗,木炎穴配合耳針肝區加肝靈穴、上三黃穴治療B型肝炎,在132例的病例中,有78例治癒,18例效果不顯著。另以木炎穴配上三黃穴、水金穴、水通穴、肝炎點,配上常放血治療傳染性肝炎,有291例在連續治療二個月內,CCF及HAA為陰性;上述穴用以治療肝硬化11例,有9例治癒。其餘需配合藥物治療。口腔炎、舌下炎:用龍眼乾種子、甘草、冰片三者研粉後,塗患部。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Continue Reading木炎三穴

木炎二穴

【一一部位-手指】 木炎二穴 手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 左手掌面 右手掌面 解剖 固有掌側指神經、肝分支神經。 取穴 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是穴。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瀉肝膽熱,疏肝理氣。 主治 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兩脅痛、腳抽筋、氣喘。 針刺法 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 局部酸脹疼痛感。 說明 在手針穴位上,入肝經治療肝疾的穴位有木穴一、二、三,指三黃穴及木炎一、二、三穴,此三組穴皆可治肝有關疾病,當中指三黃穴主治範圍較木炎穴、木穴為廣,可兼治婦科病,此三穴在臨床上,因手針較痛,因而大都取體針上三黃穴[註]較多,又在治療肝病上常另行加配耳穴肝點。 配穴 一. 肝靈穴上如有青筋浮起時,大多有B型肝炎,可用本穴配肝靈穴 二.兩脅痛 取本穴配木穴有效。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Continue Reading木炎二穴

木炎一穴

【一一部位-手指】 木炎穴 木炎二穴手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木炎一穴手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木炎三穴手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即木炎二穴上二分半處。 左手掌面 右手掌面 代碼 I-A-c-7 Mù Yán Zone 木炎區 取穴 木炎二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是穴。木炎一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中央偏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是穴。木炎三穴:掌心向上,當木炎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瀉肝膽熱,疏肝理氣。 主治 木炎二穴: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兩脅痛、腳抽筋、氣喘。 木炎一、三穴:氣喘、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腳抽筋、兩脅痛。 針刺法 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 局部酸脹疼痛感。 應用 木炎一穴、二穴、三穴與八八部位之上三黃穴,功效相同,但一般習慣以腿部上三黃穴[註]為主,而少取用木炎穴。其實它在治療肝臟疾病上也有很好的療效。 說明 在董氏所著書中,木炎穴位於掌面無名指第二節中央線外開二分,而書後圖示都標於內側,而胡師將木炎穴訂正,改為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以符董公所傳。手指上治氣喘的穴位不少,有大間、小間、中間、雙喘二穴、定喘三穴,及本穴,筆者認為不拘以上穴位,只要以上穴位有出現烏黑異色點時,就下針,效果一定有。在手針穴位上,入肝經治療肝疾的穴位有木穴一、二、三,指三黃穴及木炎一、二、三穴,此三組穴皆可治肝有關疾病,當中指三黃穴主治範圍較木炎穴、木穴為廣,可兼治婦科病,此三穴在臨床上,因手針較痛,因而大都取體針上三黃穴[註]較多,又在治療肝病上常另行加配耳穴肝點。依經驗,木炎穴配合耳針肝區加肝靈穴、上三黃穴治療B型肝炎,在132例的病例中,有78例治癒,18例效果不顯著。另以木炎穴配上三黃穴、水金穴、水通穴、肝炎點,配上常放血治療傳染性肝炎,有291例在連續治療二個月內,CCF及HAA為陰性;上述穴用以治療肝硬化11例,有9例治癒。其餘需配合藥物治療。口腔炎、舌下炎:用龍眼乾種子、甘草、冰片三者研粉後,塗患部。 配穴 一.肝疾…

Continue Reading木炎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