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穴

【二二部位-手掌】 外白穴 手背第三掌骨與第四掌骨之間,距掌指關節近端一寸五分處。即內白穴近端一寸。 左手背面 右手背面 解剖 背側指靜脈、尺橈骨神經背側淺枝,背側中手動脈,脾之神經。 取穴 握拳取穴,當第三掌骨與第四掌骨之間,距掌指關節近端一寸五分處是穴。即內白穴近端一寸處。 歸經 入肺、胃經。 穴性 疏風解表,通經活絡。 主治 同內白穴主治各症,並治三叉神經痛、口齒神經痛、肋間神經痛。 針刺法 直刺三~八分。 針感 酸脹感。 應用 治療皮膚病,配駟馬穴,顯效。治療神經痛,配外白穴,奇效。 說明 外白穴在董公所著書中沒有明列,而由胡師在其著作《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將董公所傳而未在其書中言明,公諸於其書中。 經驗 外白穴甚少單獨取穴,一般與內白穴一併下針,形成董氏倒馬針法,增強療效。 配穴 三叉神經痛 外白穴加上白、分白、三泉,病位放血。亦可先在病位放血,再加三重、外三關、外白,再配合臉與腦之相關穴位。

Continue Reading外白穴

內白穴

【二二部位-手掌】 內白穴 手背第三掌骨與第四掌骨之間,距掌指關節近端五分處。 左手背面 右手背面 解剖 背側指靜脈、尺橈骨神經背側指枝,背側中手動脈,脾之神經。 取穴 握拳取穴,當第三掌骨與第四掌骨之間,距掌指關節近端五分處是穴。 歸經 入肺、脾二經。 穴性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慢性胰臟炎、脾腫大、痞塊、牙齒腫痛、齒齦炎、腰痛、坐骨神經痛、過敏性皮膚病、蕁麻疹、白癜風、紫癜症。 針刺法 直刺三~八分。 說明 本穴在董公所著書中沒有明列,而由胡師在其著作《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將董公所傳而未在其書中言明,公諸於書內。 配穴 一.治療蕁麻疹 可用本穴配董氏耳穴皮膚穴及駟馬穴、靈骨、火腑海、土水、三叉,再配合上三黃[註]、下三皇[註],可同步改善體質。 二.牙齒腫痛、齒齦炎 配合三齒穴、靈骨、四花上穴。 三.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 配合腕順穴,病位放血,及配合動氣療法。 *註* 上三黃 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 下三皇…

Continue Reading內白穴

靈骨穴

【二二部位-手掌】 靈骨穴 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與重仙穴通。 左手掌面 右手掌面 解剖 淺層分佈手背靜脈、橈神經淺枝。深層分佈正中神經的固有掌側指神經、肺支神經、心及腎神經。 取穴 握拳取穴,在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可透重仙穴。 歸經 入心、肺、大腸經。 穴性 通經活絡,宣肺調氣,通降腸胃,行氣活血化瘀。 主治 肺氣不足所引起的疾病、肺氣腫、肺癌、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腳痛、顏面神經麻痺、半身不遂、頭痛、月經不調、經痛、難產、冠心症、心律不整、狹心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大小腸炎、面疤、眼疾、耳鳴、耳聾。 針刺法 直刺一~二寸,可透刺重仙穴。亦可向外斜刺二~三寸。 針感 局部酸脹麻木感。孕婦禁針,因此穴有強烈收縮子宮作用,恐流產。 說明 靈骨穴為董氏針灸七十二絕針之一,為行氣活血之大穴,亦即補氣要穴,此穴通百穴,可因下針角度、方向之不同而所治之病亦不同,故可通治百病。 經驗 孕婦禁扎穴位有靈骨、三陰交及手掌、腳掌穴位,並注意勿拍肩背。 配穴 一.肺癌、肺氣腫、肺積水 配合大白穴、心常一、二、三穴,奇效。 二.半身不遂 配合大白穴、上三黃穴[註]、通腎穴、通關穴、通背穴、通山穴、正會穴。 三.經痛 配合門金穴、四花上穴,特效。…

Continue Reading靈骨穴

下白穴

【二二部位-手掌】 下白穴 手背於第四掌骨與第五掌骨之間,距掌指關節一寸五分。中白穴近端一寸處。 左手背面 右手背面 解剖 手背靜脈網、尺骨神經動脈與手背分枝,肝腎交叉神經。 取穴 握拳取穴,當第五掌骨與第四掌骨之間,距掌指關節一寸五分。即中白穴近端一寸。手少陽經液門穴下五分。本穴非十四經之液門穴,正確位置在液門穴下五分。 歸經 入肝、腎二經。 穴性 利水消腫,疏經活絡,利導下焦。 主治 同中白穴主治各症,兼治肝脹痛、牙齒酸。 針刺法 直刺三~八分。 針感 酸脹麻電感。 分辨 配中白穴同時用針效果更強。治療肝脹痛,配肝門穴,並兼治急性肝炎特效。 說明 下白穴很少單獨使用,大多配中白一併下針,另再配合其他治療五臟六腑的穴位,以加強其療效,如治療骨刺、坐骨神經痛配合腕順穴;急慢性腎炎配合下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Continue Reading下白穴

中白穴

【二二部位-手掌】 中白穴 手背於第四掌骨與第五掌骨之間,距掌指關節近端五分。 左手背面 右手背面 解剖 手背靜脈網、尺骨神經動脈,與手背分枝、腎分支神經。 取穴 握起拳頭,當第四、五掌骨之間,掌指關節近端五分處是穴。 歸經 入腎、膀胱經。 穴性 疏經活絡,利水消腫,利導下焦。 主治 膀胱炎、急慢性腎盂(腎)炎、坐骨神經痛、骨刺、腰酸腰痛、背痛、頭暈、眼散光、腎虛耳鳴、腦鳴、重聽、四肢浮腫、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小腿痛、閃腰、岔氣。 針刺法 直刺五分。 針感 酸脹麻電感。 分辨 中白穴上一寸為中渚穴,董公曾慎重表明董氏奇穴與十四經絕無相同之穴位,有人誤以中白為中渚,實為錯誤。 說明 中白穴又名鬼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為董氏奇穴的重要穴位之一,其主治範圍很廣,其入腎經,對骨骼方面疾病,常取用此穴。 配穴 本穴配下白穴為治閃腰岔氣、骨刺、坐骨神經痛及耳疾之特效穴。

Continue Reading中白穴

土水穴

【二二部位-手掌】 土水穴 手掌於大姆指第一掌骨之橈側骨下。 左手掌面 右手掌面 解剖 針經過皮膚、皮下組織、通過拇指外轉肌而達到拇指對立肌外側,正中神經分枝、脾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 取穴 土水二穴在拇指第一掌骨橈側下陷處後一寸。土水一穴在土水二穴下五分處。土水三穴在土水二穴上五分處。 歸經 入肺、腎經。 穴性 調理脾胃,調理中焦,清宣肺氣,通經活絡。 主治 急慢性胃炎、久年胃病、咳嗽、氣喘、扁桃腺炎、全身骨腫痛、兩腿內側肌肉痛、骨膜炎、坐骨神經痛。 針刺法 沿骨下直刺五分~一寸。 針感 酸脹感。 應用 雙手取穴效果更佳。 經驗 本穴可治胃酸過多及胃潰瘍,有效。土水穴位置,胡師與董公不同,兩者皆可。貼骨下針,可治膝蓋痛。土水,筆者另加兩穴,而第五穴治膝蓋最佳,可透重子穴。 配穴 一.胃絞痛 本穴配四花上穴、門金穴。 二.腹脹 本穴配靈骨、大白,有效。 三.胃酸過多及胃潰瘍 土水、水金、水通。…

Continue Reading土水穴

重仙穴

【二二部位-手掌】 重仙穴 手掌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與手背靈骨穴相通。 左手掌面 右手掌面 解剖 橈神經淺枝、正中神經、肺分支神經、心分支神經。 取穴 手掌心向上,當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骨縫下是穴,與對側手背靈骨穴相通。 歸經 入肺經。 穴性 清泄肺氣,疏風解表。 主治 同重子穴。 針刺法 直刺一~二寸。治小兒疾患以三稜針刺出血特效。 針感 酸脹痛感。 說明 重仙穴甚少單獨取穴,大都重子、重仙兩穴並用。 經驗 重子、重仙兩穴都應採深刺,效果才會顯著。亦可採用對刺法。 配穴 一.前、後、外側肩關節病 重子、重仙、對側肩中,或側三里、側下三里。 二.背痛、胸痛 重子配重仙穴、上士穴。 三.膏肓穴痛 重子配重仙穴,加水金、水通及局部放血療法。…

Continue Reading重仙穴

大白穴

【二二部位-手掌】 大白穴 手背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距靈骨穴遠端一寸。可透重子穴。 左手背面 右手背面 解剖 此處有橈動脈、橈神經、肺支神經。 取穴 手握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距靈骨穴遠端一寸是穴。 歸經 入肺經。 穴性 發汗解表,清肺寬胸,清理上焦,肅肺疏表,行氣化瘀。 主治 頭痛、偏頭痛、肺癌、肺炎、肺積水、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又治小兒氣喘、發高燒、急性肺炎。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半。或配合以放血針背部放血,治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特效。 針感 酸脹麻電感。 應用 本穴亦為補氣要穴,配靈骨穴治療甚廣,凡屬氣滯血瘀之證均有效。若人氣滯與氣虛,則將導致血瘀血滯。靈骨、大白二穴都應採深刺,效果才會顯著。血瘀上焦則致肺疾胸痺;血瘀中焦則為癥瘕;血瘀下焦則為少腹疼痛、婦女疾病;血瘀經絡則關節痺痛、風濕諸病、半身不遂;瘀血內蓄則性情變化而為神經諸疾。所以取用靈骨穴、大白穴通氣補氣,而能散滯消瘀。

Continue Reading大白穴

水腰穴

【一一部位-手指】 水腰穴 手背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及兩側三分處。 左手背面 右手背面 代碼 I-P-d-2 Shuǐ Yāo Zone 水腰區 解剖 尺骨神經掌枝、腎之神經。 取穴 水腰二穴當小指第二節正中央處即是。水腰一穴在水腰二穴內側三分即是。水腰三穴在水腰二穴外側三分即是。 歸經 入腎經。 穴性 通絡止痛。 主治 腰痛(特效)、坐骨神經痛、角膜炎、結膜炎、眼壓過高脹痛、頭昏、偏頭痛。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 局部酸痛感。 說明 水腰穴由胡師本董公平日所傳而第一次公開。水腰穴同正水穴一樣屬小指入腎經,正水穴在第一節,水腰穴在第二節,主治範圍大部份雷同。 配穴 一.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 可加靈骨穴、腕順穴,用透穴法。…

Continue Reading水腰穴

水海穴

【一一部位-手指】 水海二、水海一、水海三穴 手掌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內側三分線上。 左手掌面 右手掌面 代碼 I-A-d-6 Shuǐ Hǎi (hand) Zone 水海區(手) 解剖 尺骨神經皮下淺枝、腎之神經。 取穴 水海二穴當小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內側三分處是穴。水海一穴在水海二穴下二分處是穴。水海三穴在水海二穴上二分處是穴。 歸經 入腎經。 穴性 通絡止痛。 主治 項緊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 針刺法 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 局部酸脹疼痛感。 說明 水海穴,董公在其著作未列,由胡師依董公平時所傳提出。水海穴入腎經,但非治腎本臟病症,而是主治背部有關之骨疾,這和中醫上腎主骨有關。 配穴 一.…

Continue Reading水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