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曲穴

【四四部位-上臂】 下曲穴 上臂後側,即建中穴後二寸。 右上臂外側面 解剖 肺支神經、肝之支神經。 取穴 手臂後側,上曲穴下二寸取之,即建中穴向後二寸處。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舒筋活絡。 主治 坐骨神經痛(肺與肝兩種機能不健全引起)。半身不遂、小兒麻痺、骨頭脫節症(神經失靈引起)、血壓高。 針刺法 直刺一寸~二寸。由下往上斜刺一寸五分~二寸。 針感 酸脹感。 經驗 上曲穴、下曲穴常用來治療半身麻痺、坐骨神經痛。臨床上使用頻率高,確實具有其療效,董公常用上曲穴、下曲穴配雲白穴、李白穴、肩中穴,治療小兒麻痺,效果顯著。 配穴 一.治坐骨神經痛(肝與肝機能不全引起) 上曲、下曲配靈骨、大白、中白,嚴重時可在背部相關穴位放血,可提高療效。 二.治對側腹股溝拉傷 上曲、下曲倒馬,可治對側腹股溝拉傷。

Continue Reading下曲穴

上曲穴

【四四部位-上臂】 上曲穴 上臂後側,肩中穴向後二寸。 右上臂外側面 解剖 腎之神經、肝之副神經。 取穴 上臂後側,即肩中穴向後二寸處。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舒筋活絡。 主治 小兒麻痺、坐骨神經痛、小腿長痛、大腿鼠蹊部拉傷、臂痛、血壓高。 針刺法 直刺一寸~一寸五分。或由上往下斜刺一寸半~二寸。 針感 酸脹感。 經驗 上曲穴、肩中穴、雲白穴,為治療小兒麻痺之第一特效穴。下曲穴、建中穴、李白穴,為治療小兒麻痺之第二特效穴。胡師書中曾公布其臨床療效,在72例中治癒63人,其餘均有改善。 配穴 一.治痿症 上曲穴配肩中穴、雲白穴。 二.治坐骨神經痛 上曲穴、下曲穴、三河穴效果佳。 三.治肝硬化及肝炎 上曲穴以放血針點刺放血,配合上三黃(天黃、明黃、其黃)、肝門穴、腸門穴。

Continue Reading上曲穴

三神穴

【四四部位-上臂】 三神穴 手臂肱骨之後側,肘尖直上一寸五分為三神一穴。三神一穴,上一寸為三神二穴,去肘尖二寸五分。三神一穴,上二寸為三神三穴,去肘尖三寸五分。 右上臂後面 解剖 腎之副神經、肝之副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 手撫胸取穴。如上述,三神一、三神二、三神三,穴位說明。 歸經 入腎、肺兩經。 穴性 清理下焦,滋腎培元。 主治 蛋白尿、腎盂炎、陽痿、早洩、腰酸、腰痛、腎結石痛、口乾、喉炎、支氣管炎、老人咳嗽、喉癌、肺癌。 針刺法 斜刺五分,治口乾,立解。斜刺一寸,治喉炎、支氣管炎、腎虧等疾病。 針感 酸脹麻電感。 應用 老人咳嗽大多為虛,而三神穴歸入腎經,有調補之功,在臨床上亦可加配董氏奇穴中相關之補穴。 說明 淺刺入肺經,深刺入腎經,本穴與後椎,首英、育英穴性主治雷同,可相互取代。三神穴為董氏針灸七十二絕針之一,亦為腎之補穴。可採倒馬直線針法,效果更佳。 配穴 一.治療肺氣腫 取本穴配靈骨、大白。 二.口乾 取水金、水通、通腎、通胃、通背、三神等穴,只要扎一針,即見效。 三.口乾舌燥、音啞 可配合水金、水通放血。

Continue Reading三神穴

正脊一穴、正脊二穴、正脊三穴

【四四部位-上臂】 正脊一穴、正脊二穴、正脊三穴 手臂肱骨外側面正中線上,肘橫紋直上二寸為正脊一穴。正脊一穴直上二寸為正脊二穴,正脊二穴上二寸為正脊三穴。 右上臂外側面 解剖 肝副神經、心之副神經、脊椎神經。 取穴 手臂自然下垂取之。一穴在手臂肱骨外側面正中線上,當肘橫紋上二寸處是穴。一穴上二寸為二穴,二穴上二寸為三穴。 歸經 入肝、腎兩經。 穴性 通經活絡,舒筋利骨。 主治 脊椎骨膜炎(骨刺)、退化性脊椎骨增生症、僵直性脊椎不彎曲症,坐骨神經痛、頸椎骨刺、駝背、慢性腎盂炎。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由下往上斜刺一寸~一寸半。 針感 酸脹有明顯麻電感。 說明 正脊穴,正者導之以正,脊即脊椎,正脊穴可調整人的脊椎,故取名。在董氏針灸上能直接影響脊椎的有肺心穴、二角明穴、腕順穴、正筋穴、正宗穴等穴。本穴配骨關穴、木關穴,能治腰椎骨疾。 配穴 一.骨刺或僵直性脊椎不能彎曲 除本三穴外,當在病灶上放血,效果更佳。 二.頸椎骨剌 取肺心穴、三河穴配合本穴及在病位放血。

Continue Reading正脊一穴、正脊二穴、正脊三穴

神肩穴

【四四部位-上臂】 神肩穴 在肩峰穴與雲白穴連線之中央點。 右上臂外側面 解剖 有鎖骨上神經、腋窩神經、肺分支神經、心之分支神經。 取穴 當肩峰穴與雲白穴連線之中央點處是穴。 歸經 入心肝兩經。 穴性 舒筋活絡,通關利竅。 主治 小兒麻痺、腦出血、腦血栓之後遺症(半身不遂)、手臂麻痺、大腿內側疼痛、麻痺。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由上往下斜刺五分~一寸。 針感 局部酸脹感。 說明 神肩穴為董氏針灸七十二絕針之要穴,而董公在其書中未公開,胡師乃根據董公平日所傳,乃特公開之。肩關節下諸穴位可任取三針,直三針、橫三針、斜三針倒馬,皆可治小兒痳痺及腳無力之症。 配穴 一.治療嚴重失眠症 本穴配心靈一穴、正會穴、鎮靜穴,特效。 二.治療中風後遺症 本穴配正會、上三黃(天黃、明黃、其黃)、通天穴,靈骨穴,特效。 三. 治療中風後遺症中,對於患處手臂不能動彈,五指不能伸屈者,連續針五次左右即能運動自如,不愧是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Continue Reading神肩穴

李白穴

【四四部位-上臂】 李白穴 在雲白穴直下二寸。即建中穴前二寸。 右上臂外側面 解剖 腎之副神經、肺之支神經。 取穴 手撫胸取穴,當建中穴前側二寸處是穴。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舒筋活絡。 主治 狐臭、多汗症、腳扭傷、腳痛、小腿痛、小兒麻痺。 針刺法 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斜刺 由下往上斜刺一寸五分~二寸。 針感 酸脹麻電感。 說明 中風昏迷不醒人事:雲白、李白再加地宗穴。陰道炎:本穴配雲白、海豹穴。小便秘結:本穴加雲白及下三皇穴(天皇、地皇、人皇)。 配穴 一.小兒麻痺治療 雲白、李白、上曲、下曲、肩中、建中六穴為小兒麻痺治療要穴,可分肩中、雲白、上曲一組,建中、李白、下曲一組,分兩組輪扎,不但可治小兒麻痺症,同時亦可治任何下肢無力症。 二.治療腳扭傷 本穴配雲白穴。 三.多汗症 肩峰、李白、駟馬。心靈、鎮靜或雙龍、水金、水通。 四.狐臭…

Continue Reading李白穴

雲白穴

【四四部位-上臂】 雲白穴 在上臂肱骨外側面上段前緣,肩中穴前二寸處。 右上臂外側面 解剖 有三角筋、迴旋上膊動脈、頭靜脈枝、鎖骨神經枝、六腑神經、肺之副神經。 取穴 垂手取穴或手撫胸取穴,當肩關節前方去肩尖約二寸許處是穴。即肩中穴前二寸處是穴。 歸經 入肝、腎經。 穴性 調經理帶,宣通下焦。 主治 婦科陰道炎、子宮炎、卵巢炎、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小兒麻痺、腳扭傷(特效)。 針刺法 直刺一寸~二寸。斜刺由上往下斜刺二寸。 針感 酸脹麻電感。 說明 雲白、李白、肩中、建中並用,可治外踝及踝關節炎。肩中、雲白相配,可治小腿肚痛,與三宗穴[註]同功。 配穴 一.治赤白帶下 針雲白、李白、婦科、上三黃[註]、下三皇[註]、天宗,或雲白、李白、還巢、木婦等穴。另赤白帶時,可用九層塔、麻油煎蛋吃,一週可癒。 二.治陰道炎、陰癢 以本穴、婦科穴、李白穴、海豹穴相配。 三.治腳扭傷 本穴加李白及踝靈穴,可治腳扭傷。 四.治婦科病 本穴加李白配婦科穴,可治婦科病 五.小便不利…

Continue Reading雲白穴

肩峰穴

【四四部位-上臂】 肩峰穴 在肩骨縫之正中央下五分,即十四經肩髃穴下五分處。 右上臂外側面 解剖 有三角筋、上膊動脈、頭靜脈枝、鎖骨神經枝、肺支神經、心副神經。 取穴 舉臂時,肩骨與臂骨接縫之空陷處中央下五分處取之。 歸經 入心、肺兩經。 穴性 活血祛瘀,通經活絡。 主治 高血壓、多汗症、乳癌、乳瘤、乳腺炎、乳頭炎、上肢麻痺症、半身麻痺、半身不遂、腦血栓症。 針刺法 直刺五分~八分。或由上往下斜刺八分。 針感 酸脹感電感。 經驗 胡師以本穴及雙龍穴治癒患者李進煙等乳癌(經馬偕等醫院檢查確定者)31例,全部治癒。 說明 本穴為治療乳癌、乳腺炎、乳癰之特效穴,加配足部之雙龍穴神效。 配穴 一.乳癌 除本穴配雙龍穴外,一定要加配專治腫瘤的外三關或三重穴,並取四花、側三里一帶放血或後背心肺區放血,加不定穴埋針。 二.乳房疾患、健胸 肩峰、雙龍、四花、耳穴之乳腺點、腎點、皮質下、內分泌點,加背部放血暨乳房按摩。 三.治半身麻痺、痿症 本穴可加地宗穴、木關穴、骨關穴,治半身麻痺、痿症有效。

Continue Reading肩峰穴

天宗穴

【四四部位-上臂】 天宗穴 在上臂肱骨外側與肱二頭肌後部間之陷處,在地宗穴上三寸,距肘窩橫紋九寸五分。 右上臂掌面 解剖 在頭靜脈後,有迴旋上膊動脈、腋窩神經、六腑神經、小腿神經。 取穴 當後臂肱骨外側與肱二頭肌後部間之陷處,地宗穴上三寸處是穴。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清熱利濕,通利下焦。 主治 婦科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具有神效)、小腿痛、腳扭傷、小兒麻痺、狐臭、糖尿病。 針刺法 直刺一寸~一寸半。 斜刺 由上往下斜刺一寸半~二寸。 針感 酸脹麻電感。 注意 下針時,偏外傷肱骨,偏內傷二頭肌,取穴必須準確。(董公在其著之書中特別提醒)。 說明 天宗穴近肩中、建中穴,因此可治小腿痛、腳扭傷、小兒麻痺等症,有效。 配穴 一.治療狐臭 可配合分枝上穴、分枝下穴。 二.治肩胛骨以上疼痛 三宗[註]倒馬直線針刺,可治肩胛骨以上疼痛。 三.治療糖尿病…

Continue Reading天宗穴

地宗穴

【四四部位-上臂】 地宗穴 在人宗穴上三寸處。即肘窩橫紋外側端直上六寸五分。 右上臂掌面 解剖 在頭靜脈後,有迴旋上膊動脈、腋窩神經、心之支神經。 取穴 當人宗穴上三寸處,以手撫胸取之。 歸經 入心經。 穴性 回陽救逆,開竅醒腦。 主治 能使陽症起死回生。腦溢血之急救穴,針下立解。心臟麻痺、心絞痛之急救針。治半身不遂、心臟病、心臟性喘息、肝昏迷、手腳麻痺、動脈硬化、胸痛背痛、呼吸困難、腦血管阻塞等症。 針刺法 直刺一寸~二寸。針深一寸治輕病,針深二寸治重病,兩臂同時取穴。 針感 酸脹麻電感。轉針時有酸麻感擴散胸背,上至頭頂。 應用 本穴為急救要穴,效果不下於傳統十二正經穴位人中穴、百會穴、足三里。 說明 董公書中為橫紋上六寸,今依與人宗同樣理由修訂為六寸五分。地宗穴為董氏奇穴中之要穴,為董氏七十二絕針及三十二解針要穴之一。三宗倒馬直線針刺,可治大腿內側痛及小腿肚脹痛。 配穴 急救時可配手解穴,手解穴較方便取穴,臨床上使用較多。心臟麻痺、心絞痛之急救針,再加地宗、手心靈穴。

Continue Reading地宗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