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相穴、水仙穴

【六六部位-腳掌】 水相穴、水仙穴 水相穴在內踝直後,跟筋(阿基里斯腱)前緣貼骨下陷處下五分,即十四經中腎經之太谿穴下五分。大鐘穴內五分處。水仙穴水相穴直下二寸為水仙穴 右腳內側面 代碼 VI.M.2. 足內側 - 脚內水一區 解剖 腎之支神經、腦神經。 取穴 在內踝直後,跟筋(阿基里斯腱)前緣貼骨下陷處下五分。水相穴直下二寸為水仙穴。 歸經 入腎經。 穴性 利水消腫,通調沖任。 主治 腎臟炎、四肢浮腫、腎虧而引起之腰痛、脊椎骨痛、婦科產後風、白內障。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針感 酸脹麻電感。 辨別 水相穴與十四經腎經之太谿穴相距五分,兩穴位置不同,切勿混淆。 說明 水相、水仙、水晶一帶,如有見烏黑之色,可先就其穴上用放血針放血,對通經活絡有幫助。 經驗 水相、水仙配下三皇[註],可治腎臟炎及四肢浮腫,但在此只侷限於腎臟所引起的水腫,扎時可配合心、腎相關的穴道,效果較好。水相、水仙配腎關、三叉一穴、珠圓、腕順等穴,對視力弱及飛蚊症,有效。本穴配上白穴、分白穴,及上三黃[註]​、下三皇、腎關、三叉一穴長期下針,對白內障有幫助,亦可作平常保養之用。腎虧引起的腰痛:本穴配腕順穴。眼中風:扎珠圓穴,配合眼部附近放血。 *註*…

Continue Reading水相穴、水仙穴

火連穴

【六六部位-腳掌】 火連穴、火菊穴、火散穴 火連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蹠趾關節後二寸。火菊穴在火連穴後一寸。火散穴在火菊穴後一寸。 右腳內側面 代碼 VI.M.1. 足內側 - 脚內火區 解剖 火連穴:固有底側趾神經、背側趾動脈、心之分支神經、腎之副支神經。火菊穴:固有底側趾神經、背側趾動脈、心之分支神經、腎之副神經。火散穴:心之分支神經、腎之副神經、六腑副神經。 取穴 火連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蹠趾關節後二寸處是穴,平臥取之。火菊穴:當第一蹠骨內側,火連穴後一寸。距蹠趾關節上三寸處是穴。火散穴:當第一蹠骨內側,火菊穴後一寸處是穴。距蹠趾關節上四寸處取之。 歸經 入心、腎兩經。 穴性 清瀉心火,開竅醒腦。 主治 火連穴:高血壓引起之頭暈、眼昏、心悸、心臟衰弱、腦瘤、腦膜炎。火菊穴:手麻痺、心悸、頭暈、腳痛、高血壓、頭腦昏脹、眼昏花、眼壓過高致眼皮發酸、頸項扭轉不靈、腦瘤、腦膜炎。火散穴:頭痛、腦脹、角膜炎、腎虧腰酸、頭暈、眼花、背痛、腦瘤、腦膜炎。 針刺法 橫刺五分~一寸。橫針與蹠骨成直角,沿蹠骨底緣進針。 針感 局部酸脹感。 ※注意 孕婦禁針。不可兩邊取穴。 辨別 火連穴:位置正好在十四經脾經太白穴之上五分處,兩穴位置不同,切勿混淆。火菊穴:與十四經中脾經之公孫穴相距五分。即在公孫穴上五分處,兩穴位置不同,切勿混淆。火散穴:與十四經中腎經之然谷穴相距五分處,兩穴位置不同,切勿混淆。 說明 火連穴董公書寫蹠趾關節後一寸五分,因此被人誤為是與太白穴同,其屬它們各有其屬經,穴性、主治亦不一樣,因此本穴改為蹠趾關節後二寸,以符董公平日所傳。火連、火菊、火散為一倒馬直線,在臨床上可取三穴同時下針。火連、火菊、火散,五行心主火,此心亦通腦,因此三針對腦作用很強,因此單腳取穴即可,三穴可一齊取用成倒馬,如果穴上有紫青色筋亦可用放血針放血,可破血行氣,有開竅醒腦之功。太白、公孫穴屬於十四經足太陰脾經,它們的穴性為調理脾胃,而董氏奇穴火連、火菊、火散穴歸心、腎兩經,其主治要點,在於治療腦的疾病,其穴性為開竅醒腦,兩者歸經、穴性、主治,皆有各自的範圍,其穴之不同,其理甚明,而將董氏奇穴與十四經穴相混淆,實為一大誤解。火連、火菊、火散三穴可一齊取用,成直三針倒馬,效果更強,以上三穴皆貼骨下針,因其作用強,不可雙腳同取,同時孕婦禁針,以免流產。 經驗…

Continue Reading火連穴

六完穴

【六六部位-腳掌】 六完穴、水曲穴 六完穴足背側,當第四、五趾之間,趾蹼緣的後方五分處。即十四經中足少陽膽經之俠谿穴上五分。水曲穴足背側,當第四、第五蹠骨結合部前緣。 右腳背 代碼 VI.Dl.4. 跖骨足背 - 脚水區 解剖 肺之分支神經、腎之支神經。 取穴 六完穴:當第四、五蹠趾關節之上緣骨縫中取之。水曲穴:當第四、五蹠骨結合部前緣處取之。下三分為足少陽膽經地五會。 歸經 六完穴:入肝、膽二經。水曲穴:入肝、腎兩經。 穴性 六完穴:疏肝理氣,舒筋活絡。水曲穴: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主治 六完穴:止血(包括跌傷、刀傷出血或是打針流血流不止)、偏頭痛。 水曲穴:腰痛、四肢浮腫、腹脹、頸項神經痛、坐骨神經痛。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針感 酸脹疼痛感。 ※注意 哮喘、肺病、痰多、體弱均禁用此穴。 辨別 六完穴與十四經中膽經之俠谿穴相距五分,兩穴切勿混淆。水曲穴與十四經中足少陽膽經之地五會只差三分,兩穴切勿混淆。主治與穴位,兩穴不一樣。 經驗 六完穴配三重穴或三泉穴,對美尼爾氏症之耳鳴、眩暈,有效。治肩後側痛:先在病位放血後,再取對側腎關穴配六完穴,效佳。六完穴配門金下穴(內庭穴上五分)、火硬穴橫三針倒馬,可治頭暈、頭痛、偏頭痛。六完穴配肩中、建中、重子、重仙,對半身不遂、腿無力者,有良效。止血:先火包放血,再扎六完穴。水曲穴與火主穴雖然分處不同的位置,在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中,火主屬肝經、水曲屬膽經,但在歸經及穴性兩者是相近的,都可治頭面部、坐骨及子宮的疾病,因此兩穴可相配取用,比單獨取用,效果更好。…

Continue Reading六完穴

木斗穴

【六六部位-腳掌】 木斗穴、木留穴 木斗穴在足背側,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之間,在蹠趾關節上緣骨縫中。木留穴足背側,第三、第四蹠骨結合部前緣,在蹠趾關節上一寸五分處。 右腳背 代碼 VI.Dl.3. 跖骨足背 - 脚木區 解剖 脾神經、肝神經。 取穴 木斗穴:當第三、四蹠骨之上緣,在蹠趾關節上緣骨縫中是穴。木留穴:當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結合部前緣陷中處取之。 歸經 入肝、脾兩經。 穴性 木斗穴:健脾化濕,疏肝和胃。木留穴:調和脾胃,疏肝利膽。 主治 木斗穴:脾腫大(痞塊)、消化不良、肝病、疲勞、膽病、小兒麻痺。木留穴:白血球症、脾腫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勞、膽病、小兒麻痺、半身麻痺。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 針感 木斗穴:酸脹疼痛感。木留穴:酸脹感。 說明 木斗少單獨使用,多與木留相配。木斗、木留兩穴都入肝、脾兩經,因此對肝、脾兩臟都能起作用,在臨床上肝疾大多取上三黃(天黃、明黃、其黃)、肝門穴為多,而脾臟就有取本穴。 經驗 三叉神經中第二支疾患引起的口開神經痛、舌強音難:木留穴配三重穴,有效。針後感麻木,全身感氣血不通、麻木:木留穴配木斗穴倒馬直線下針,再加手解穴。耳中神經痛及鎖骨附近痛:木留穴配腑腸穴及三重穴,有效。小兒麻痺與半身麻痺:木斗、木留皆非主穴,不過兩針齊下倒馬,對手指中指和無名指曲伸不利有幫助,又兩穴與足底花骨三穴相通。 配穴 一.治脾腫大 木斗穴配木留穴,加配大腿土昌穴及三重穴。…

Continue Reading木斗穴

門金穴

【六六部位-腳掌】 門金穴 足背側,第二、第三蹠骨結合部前緣。即十四經陷谷穴後五分。 右腳背 代碼 VI.Dl.2. 跖骨足背 - 脚金區 解剖 有短總趾伸筋、足背靜脈、足背第二足動脈、趾背神經、十二指腸神經、胃之支神經、子宮神經。 取穴 當第二、三蹠骨叉口處前緣。 歸經 入胃、大小腸經。 穴性 調理脾胃,化瘀止痛。 主治 月經前後抽痛、陣痛、腸炎、胃炎、腹部發脹、腹痛、盲腸炎。 針刺法 用細毫針,直刺五分。 辨別 門金穴位置與十四經中胃經之陷谷穴相差五分。即陷谷穴上五分處,兩穴切勿混淆,兩者在穴位及主治有所不同。 說明 取門金穴及門金下穴(內庭穴上五分處)倒馬,配合駟馬穴、三重穴,對鼻炎、耳鳴、偏頭痛,有效。又門金、門金下穴倒馬配四肢穴,可治中指酸麻。門金配水曲、火主成橫三針倒馬,對頭痛、子宮疾病,有效。 配穴 一.治療胃炎、腸炎、慢性盲腸炎 本穴配四花上穴、腑腸穴,治療胃炎、腸炎、慢性盲腸炎之特效穴。 二.治療婦女經痛 本穴配婦科穴、四花上穴,治療婦女經痛、下腹部炎症之特效穴。亦可用天皇、人皇、婦科。嚴重者,須灸腑巢二十三穴,配合臀部坐骨區放血。…

Continue Reading門金穴

上瘤穴

【六六部位-腳掌】 上瘤穴 在足底後,跟骨前緣正中央。 右腳底 代碼 VI.Pl.6. 跖骨足底 - 上瘤區 解剖 後腦(小腦)總神經。 取穴 平臥,當足底後跟硬皮之前緣正中央處是穴。 歸經 入心經。 穴性 清熱開竅,健腦寧神。 主治 腦瘤、腦積水、小腦痛、腦神經痛、腦神經衰弱、腦癌。 針刺法 直刺三分到五分。 針感 酸脹疼痛感。 應用 胡師以此穴配外三關穴、三重穴、正腦一穴、二穴、三穴,治癒患者劉樹意(譯音、美籍、先生為美國人),患腦癌症,在美國夏威夷一家醫院連續治療三年餘無效,經胡師施針二十九次竟告痊癒。治療腦震盪不醒:本穴配正筋、正宗、鎮靜、正會、三重等穴,留針二小時,並在內踝下附近放血,有效。 ※注意 本穴不宜深刺(超過五分),引起心中不安,要特別注意。 配穴 一.治腦積水 本穴配火菊、正宗、正筋、三重,有效。…

Continue Reading上瘤穴

海豹穴

【五五部位-腳趾】 海豹穴 在足大趾之內側,趾間關節之中央點。 右腳背 代碼 V.M.1. 大趾內側 - 海豹區 解剖 有長大趾伸筋、淺腓骨神經、心之分支神經。 取穴 當足大趾之內側,趾間關節之中央點,腳趾甲內側後方處是穴。 歸經 入心、肝兩經。 穴性 散瘀通絡。 主治 角膜炎、疝氣、陰道炎、手指痛。 針刺法 直刺一分~三分。 辨別 海豹穴非十四經隱白穴,其位置在隱白穴後,大都穴之前。 配穴 一.治疝氣 在手食指上有大、中、小三間及天、人、地指三陽,可選食指上有異色點的穴位配合本穴。 二.治陰道炎 本穴配合手雲白、李白及婦科穴。 三.治角膜炎 除本穴外,有手大拇指珠圓穴,手背上之上白、分白、小指水腰穴、足背火硬穴及足底花骨一穴,以上各穴可取三穴相配取用。…

Continue Reading海豹穴

木婦穴

【五五部位-腳趾】 木婦穴 在足背,第二趾中節正中央外開三分。 右腳背 代碼 V.Dl.1. 食趾足背 - 木婦區 解剖 心之副神經、六腑神經。 取穴 當第二趾第二節正中央,向外開三分處是穴。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調經理帶,調和衝任。 主治 婦科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經痛、子宮炎、輸卵管不通。 針刺法 直刺二分~四分,貼骨下針,以細毫針五分針下針較為不痛。 說明 手指與腳趾上的穴位下針時都很痛,一般人較不能忍受,不過手足上的穴位,感應力都很強,療效都不錯,因此坊間有人專下手針,取得相當好的療效,手足指上扎針固然痛,可要求患者在進針時,用力作深呼吸的動作,吸足氣,用力吸,氣滿了,進針亦較不痛,這點提出可供參考。 配穴 一. 木婦穴為治療白帶的特效穴,在臨床上可配手婦科穴及雲白穴、李白穴,效果不錯。 二.經痛 本穴配門金、四花、靈骨、大白,有效。

Continue Reading木婦穴

火包穴、婦靈一穴、婦靈二穴

【五五部位-腳趾】 火包穴、婦靈穴 火包穴在足底第二趾,遠端趾間關節橫紋正中央。婦靈穴婦靈一、二穴在足底第二趾,蹠趾關節橫紋之兩側。 右腳底 右腳底 代碼 火包穴:V.Pl.1. 足趾足底 - 火包區 婦靈穴:V.Pl.2. 足趾足底 - 婦靈區 取穴 平臥,火包穴當足底第二趾,遠端趾間關節橫紋正中央處是穴。其下蹠趾關節橫紋兩側有婦靈一、二穴。 歸經 入肝經。 穴性 疏肝理氣。 主治 心痛、肝病、難產、胎衣不下、墮胎(特效)、赤白帶。另外婦靈穴並治子宮卵巢之瘤炎、月經不調之婦科病。 針刺法 直刺三分~五分。用放血針刺出黑血,立即見效。 針感 疼痛感。 ※注意 孕婦禁針(墮胎祇在須臾之間)。禁灸。 說明 在董氏奇穴中,一些專治婦科病的穴位,如婦科五穴、鳳巢穴、姐妹穴等婦科要穴,大多歸屬肝經。…

Continue Reading火包穴、婦靈一穴、婦靈二穴

分枝中穴

【四四部位-上臂】 分枝中穴 分枝下穴向內橫開六分。 右上臂後面 代碼 XI.1. 後背部位 - 分枝區 解剖 分泌神經、肺分枝神經、乳神經。 取穴 分枝下穴向內橫開六分處。 歸經 入肝、肺、腎經。 穴性 清肝解毒。 主治 同分枝上穴。兼治乳腺炎。 針刺法 直刺一寸~一寸五分。 針感 酸脹感。 應用 分枝上穴、分枝中穴、分枝下穴三穴同取,三針全下可形成董氏特有倒馬針法之三角針,可達到相乘的效果。 說明 分枝中穴在董公書中未予明列,由胡師在其書中特公開。分枝上穴、分枝中穴、分枝下穴三穴皆為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其解毒功能甚強,且對花柳病的治療亦有效。本穴本屬於背部位區,董氏背部穴位九成都以放血為主,只有分枝穴以下針為主,放血亦可,又分枝穴又位於手臂與背交接處,本書不探討背部穴位放血,因此將分枝穴併入手臂討論。

Continue Reading分枝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