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部位-前臂】
腸門穴、肝門穴、心門穴
腸門穴
在尺骨尺側緣,距腕豆骨橫紋三寸。
肝門穴
在尺骨之尺側,距腕橫紋六寸。即腸門穴直上三寸處。
心門穴
在尺骨鷹嘴突起之遠端,去一寸五分陷中。
代碼
III.M.1.下手臂內側 – 三門區
解剖
- 腸門穴:尺動脈之背枝、尺神經、肝支神經、腎副神經。
- 肝門穴:總指伸筋,歧出前膊骨間動脈之分枝,肝支神經。
- 心門穴:在二頭膊筋間、下尺骨副動脈、橈骨神經枝、心臟支神經。
取穴
手撫胸取穴
- 腸門穴:在尺骨尺側緣與筋腱之間,距腕豆骨橫紋三寸處是穴。
- 肝門穴:當尺骨尺側中部,腕橫紋上六寸處取之。
- 心門穴:在近端尺骨尺側陷處,肘尖下一寸五分處是穴。
歸經
- 腸門穴:入膽及大腸經。
- 肝門穴:入肝膽經。
- 心門穴:入心經。
穴性
- 腸門穴:疏洩腸腑。
- 肝門穴:疏肝理氣。
- 心門穴:通暢心絡。
主治
- 腸門穴:急慢性腸炎、頭昏眼花、膽囊炎、嘔吐、下痢。
- 肝門穴:急性肝炎(特效)、急慢性胃腸炎、胸悶、胸痛、兩脅痛、腿內側痛。
- 心門穴:心臟病、心悸亢進、胸悶、嘔吐、乾霍亂。
針刺法
- 腸門穴:直刺三分~一寸。
- 肝門穴:直刺五分~一寸,針下之後立解肝痛,將針向右旋轉胸悶即解,將針向左轉腸痛亦除。
- 心門穴:直刺五~八分。
針感
- 腸門穴:酸脹感直達手指。
- 心門穴:酸脹微麻。
經驗
肝門穴
- 治療肝疾在董氏奇穴中有諸多穴位,有肝靈穴、木靈穴、指三黃、木肝穴、木華穴,另有大腿內側上三黃穴[註],這些穴當中,以上三黃最常用。
應用
本穴大多與肝門相配形成倒馬,以加強其療效。
說明
在治療肝疾上,大多取上三黃為主,取肝門較少,而肝門亦很少單獨取用,都取心門、腸門形成倒馬,可通三焦,調理全身。
※注意
心門穴不可下針太深,扎太深會傷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