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部位-小腿】

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下穴

四花上穴
小腿前面,在膝眼直下三寸,脛骨外簾,十四經胃經之足三里穴內側一寸處。
四花中穴
小腿前面,在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四花裡穴偏外側一寸二分,兩筋間。十四經之條口穴上五分。
四花下穴
小腿前面,在四花副穴直下二寸五分,四花中穴下五寸。

右小腿前面

代碼

VII.A.4. 小腿前側 – 四花區

解剖

  • 四花上穴:六腑神經、肺支神經、心支神經。
  • 四花中穴:六腑神經、心之分支神經、肺之分支神經、六腑之副神經。
  • 四花下穴:六腑神經、六腑副神經、肺之副神經、腎之副神經。

取穴

  • 四花上穴:當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脛骨外緣貼骨下陷中處是穴。
  • 四花中穴:當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四花裡穴外開一寸二分處。即十四經之條口穴(膝眼下八寸)上五分。
  • 四花下穴:當四花副穴直下二寸五分處是穴。

歸經

  • 四花上穴:入心、肺、胃三經。
  • 四花中穴:入心、肺、胃三經。
  • 四花下穴:入肺、腎、胃三經。

穴性

  • 四花上穴:疏心清肺,調理脾胃。
  • 四花中穴:疏心清肺,調理脾胃。
  • 四花下穴:理脾和胃。

主治

  • 四花上穴:哮喘、牙痛、心悸、口內生瘤、頭暈、心臟病、轉筋霍亂、十二指腸潰瘍。
  • 四花中穴:哮喘、眼球病(酸痛、角膜炎、結膜炎、白內障)、心臟內膜炎、狹心症、心肌梗塞、心臟血管硬化、心兩側痛、心臟麻痺、胸悶、急性胃腸炎、消骨頭之腫脹。肺癌、肺氣腫、肺炎。
  • 四花下穴:腸炎、腹脹、胃痛、下肢浮腫、睡中咬牙。

針刺法

  • 四花上穴:直刺二寸~三寸。針深二寸,治哮喘,針深三寸,治心臟病。
  • 四花中穴:直刺二寸~三寸,治哮喘、眼疾。用放血針點剌出血,治心臟血管硬化、急性胃腸炎、胸悶、肋膜炎等,有奇效。
  • 四花下穴:直刺五分~一寸。 用放血針點刺出血。

針感

  • 四花上穴:酸脹感。
  • 四花中穴:局部酸脹麻電感。
  • 四花下穴:局部酸脹感。

辨別

四花上穴並非足三里,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兩筋之間(脛前肌與總長伸趾肌之間),而四花上穴是貼脛骨外緣。兩穴相差一寸,兩者是相互平行兩鄰穴。

說明

  • 四花穴具有調氣補氣的功能,其調的乃是脾胃之氣。駟馬穴為氣病之要穴,其所調乃心肺之氣。靈骨、大白有行氣活血、化瘀之功,其所調乃心肺之氣,能促進營衛之流行。
  • 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下穴,由上而下排列,剛巧如人一臟器全息投影,膝蓋為頭部,上穴主上焦、主心肺;中穴主中焦、主脾胃;下穴主下焦、主腸及下腹,三穴齊下成董氏倒馬針法,通三焦、通五臟,調理全身的機能,為董氏針法之特色。

應用

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裡穴、四花下穴一帶,不一定要下針,這區域如有見烏黑的青筋,即可用放血針放血,對心臟疾病、急性胃腸病、胸悶,有奇效。

經驗

  • 女人經痛:可取婦科穴、天樞、中極、四花、門金相配,有效。
  • 四花上穴水金水通門金土水穴,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效,尤其水金水通出現黑點時扎之,對胃潰瘍之治療效果很好。
  • 治療鼻炎:可取鎮靜穴四花上穴駟馬穴相配,需長期治療一段時間,再加木頂、土頂、水頂、三重,或上里、手三士[註]、迎香,配合灸療;亦可針木頂、土頂、水頂、中力、建力、曲陵分金、內金、合金,配上艾灸。鼻炎要根治,必需配合灸療。
  • 口內生瘤:三重穴四花上穴靈骨穴
  • 四花上穴用於治療心臟、婦科很有效。
  • 急性盲腸炎:四花一帶放血。
  • 慢性盲腸炎:四花下穴、闌尾點。
  • 四花上穴配博球穴,治轉筋霍亂,須針深三寸(見董公書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
  • 心臟或胃之疾患,可先在四花穴上按壓,青筋出現時,針對青筋放血,效果較好。

配穴

一.

四花穴一帶放血,配手心靈穴倒馬、針刺相關部位,及後背心肺區放血,治心律不整、心悸、狹心症等心疾。

二.

四花中穴放血,再配地宗穴心靈穴,能治心絞痛。

三.腸炎

四花下穴腑腸穴腸門肝門,效佳。亦可在肚臍隔薑或鹽灸療。

四.腹脹

四花下穴配足門金穴,有效。亦可用消積穴或婦科穴

五.下肢浮腫

四花下穴通腎通胃通心、通靈通關通山通天

六.專治下腹部疾病

四花副穴四花下穴腑腸穴倒馬,專治下腹部疾病。